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课堂教学规范
01
教学计划管理
03
学生日常管理
04
教师工作规范
05
质量监控体系
06
档案管理规范
01
PART
教学计划管理
学期计划制定流程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学校的教育方针和课程大纲,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01
编制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进度、考试安排等。
02
审核与批准
教学计划提交教务处审核,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03
发布与实施
教学计划经审批后,向教师和学生公布,并严格执行。
04
课程执行监督机制
定期进行教学检查,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检查
学生反馈
听课制度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反馈意见。
建立听课制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进行教学交流和观摩。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和课程改进的依据。
教学进度修订规范
修订依据
根据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进度的修订。
01
修订程序
由任课教师提出修订申请,经教研室讨论通过,报教务处备案。
02
修订内容
修订内容包括课程进度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等。
03
批准与执行
修订方案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同时向学生公布修订后的教学进度。
04
02
PART
课堂教学规范
教师备课基本要求
备课内容
教师应提前熟悉教材,掌握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备课形式
备课资料
教师应以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教师应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料和教具,包括课件、实物、实验器材等。
1
2
3
学生应提前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保持安静。
课前准备
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课上纪律
学生应保持课后秩序,不喧哗、不追逐,有序离开教室。
课后秩序
课堂纪律管理标准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学生参与度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01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
02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03
学生成绩
03
PART
学生日常管理
遵守校规校纪
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作息时间、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等。
文明礼貌
学生应讲文明、讲礼貌,尊重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做到言行一致。
爱护公物
学生应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和设施,不随意损坏或涂写刻画。
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人身安全,不参与危险活动。
学生行为规范细则
考勤与请假制度
考勤方式
学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勤,包括但不限于课堂点名、刷卡、签到等。
请假流程
学生请假需提前提交书面申请,说明请假原因和时间,经班主任或辅导员批准后方可离校。
迟到与旷课
学生应按时到校上课,迟到或旷课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考勤记录
学生的考勤记录将作为评优评奖、升学就业等重要依据。
学校设立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多种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对于违反学校规定、学术不端等行为,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纪律处分。
学生对奖惩决定有异议时,可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学校将按照程序进行复核并给出答复。
学校将对学业奖惩情况进行公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学业奖惩实施流程
奖励机制
惩罚措施
申诉流程
公示制度
04
PART
教师工作规范
教学职责与行为准则
教学职责与行为准则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关爱学生全面发展
落实教育教学任务
维护师生关系和谐
教师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师职责,维护教育秩序。
教师应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落实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研活动参与要求
参加教研活动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01
交流与分享教学经验
教师应主动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分享教学资源和成果,促进教师团队的整体提高。
02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教师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03
通过学生成绩、课堂表现等多种途径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教学质量监控
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绩效,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奖惩机制激励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05
PART
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内容评估
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师德师风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