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典”亮青春、法护成长——民法典进校园主题班会.docx
文件大小:13.4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1.12千字
文档摘要

“典”亮青春·法护成长——民法典进校园主题班会

一、班会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民法典知识普及,帮助其树立法治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是新时代法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班会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民法典的基本概念、颁布意义及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条文。

2、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激发对法律的敬畏与认同。

3、实践目标:学会运用民法典知识分析生活案例,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三、班会流程设计

1、导入环节:法律知多少?(5分钟)

互动提问:

“你知道民法典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吗?”

“如果同学借了你的东西不还,民法典能保护你吗?”

“网络游戏充值大额打赏,父母能追回吗?”

播放短视频:1分钟民法典宣传片《生活中的民法典》,激发学生兴趣。

2、知识课堂:民法典与青少年(15分钟)

核心内容:

(1)民法典简介:2021年1月1日实施,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等七大编。

(2)重点解读与青少年相关的条款:

?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如网购、打赏等行为的法律效力);

?校园侵权责任(如体育课受伤、同学打闹致伤的责任划分);

?人格权保护(名誉权、肖像权在校园场景中的体现);

?未成年人保护条款(家庭监护、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

形式:结合PPT图文讲解,穿插漫画图解(如“小明打赏主播案”)。

3、案例讨论:法律在身边(15分钟)

分组讨论案例:

案例1:小张(15岁)用父母手机给游戏充值5000元,父母能否要求退款?

案例2:同学在朋友圈恶意P图丑化小林,小林该如何维权?

学生发言:各组代表分析法律依据,教师补充民法典条文(如第19条、第1024条)。

总结提示:强调“权利有边界,行为需负责”。

4、互动实践:我是法律小卫士(10分钟)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角色演绎“校园借物纠纷”场景(借出物品损坏如何处理),其他同学依据民法典提出解决方案。

知识竞赛:抢答题目(如“几岁可以独立接受纯获利益的赠与?”“高空抛物谁担责?”),答对者获“法治小达人”徽章。

5。总结升华:法治护航成长(5分钟)

教师寄语:“民法典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我们一生的铠甲。希望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为自己的青春护航!”

集体宣誓:全班宣读《青少年法治宣言》:“以法为镜,明辨是非;以法为盾,守护权益;以法为尺,规范言行!”

四、课后延伸

1、实践作业:制作“民法典与生活”手抄报,选取一个条款配以生活场景漫画。

2、家庭普法:向家长讲解一个学到的民法典知识,录制1分钟短视频分享至班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