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探讨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数字化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立足新发展阶段,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是企业创新业务模式、加强组织协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更是传统行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选择旅游业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旅游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创新实践,而后分析其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探索转型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160-02
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
(一)数字化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
(二)数字化改变游客旅游消费习惯
一方面,游客旅游方式被重新定义,虚拟旅游应运而生。VR/AR技术消除运动病,5G技术普及提高流畅度,AI、大数据应用提升个性化和智能化,区块链技术促进交易流程保护,数字化为虚拟旅游提供更逼真、更丰富的交互式体验。例如,自贡方特恐龙王国推出高科技主题项目《飞翔》,以巨幅球幕、悬挂式座椅配合电影画面营造全包围式虚拟环境,让游客“乘坐”在翼龙的背上凌空飞翔,沉浸式欣赏史前风光。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打破旅游资源和游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连接二者的桥梁和纽带,在高度分散的旅游资源中,快速、准确地为游客找到最适合的出行方式和目的地资源。涉旅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既提供票务、酒店、旅游线路等常规产品的查询、对比及预订服务,也提供旅行攻略、景点讲解、游后点评等增值服务,这不但能够大幅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程度,更可以极大提升旅行资源的易得性,实现旅游业各个参与主体各取所需、主动参与、良性竞争的最大价值。
(三)数字化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效能
(四)数字化重构旅游市场监管方式
三、传统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
(一)存在对数字化转型内涵的认知风险
(三)行业内多业务板块之间存在数据壁垒
广义上讲,旅游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又可分为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数据和企业内部经营数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数据主要包括公安、交通、气象、国土、海关等政府部门数据;企业内部运行数据主要包括以OTA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数据,以移动、联通和电信为主的通信运营商数据以及涉旅企业的内部运行数据。这些数据的特点是单位数据量不大,数据较为准确,价值密度高,同时对外一般严格保密,不同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存在较大困难。外部数据是指存储于上述机构之外同时和行业发展运行息息相关的资源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巨大、单位密度价值低,但整体价值非常高。例如,目前大部分旅游景区通过应用内部数据都能够将票务种类及价格、景区承载量及当前在园人数等基础信息及时提供给游客,但由于难以获取景区之外的相关数据,在判断重点客源市场、调整部署营销策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四、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的思路与路径
(一)深化数字化转型认知
首先,企业要从战略层面思考数字技术对现有业务的影响范围,基于自身资源优势设计转型方案,充分发挥数字化战略的资源配置作用;其次,企业需要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精简管理流程等方式缩短最高决策层到一线员工之间的距离,增强各层次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加组织敏捷性、灵活性及协同性;最后,企业要以满足游客需求为中心,对服务过程的关键阶段进行分解和细化,使产品供给能够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上满足游客需求,最大限度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华住集团依托华住APP,有效连接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进行组织与组织间匹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实现“人机合一,让天下没有难管的酒店”的数字化战略。
(二)把握数字化转型关键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进行诊断对标,把数据驱动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根植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全局,把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方向、举措、资源需求等具体问题与自身业务战略及产品战略等有机融合,围绕可持续竞争的优势落点重构自身组织体系与业务场景[2]。针对数字化转型投资大、见效慢等特点,旅游企业对于技术设备的大规模投资应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坚持以终端用户需求为导向,广泛甄选有实力的科技公司实施技术开发。此外,数字化转型要求从业者拥有开发数字资源、应用高新技术和管理智慧化旅游系统的专业能力,人才培养是关键。首先,企业可以借助平台通过“线下公开课+线上直播”的方式,为从业者打造一系列有针对性、特色化的落地课程,推动传统旅游业从业者经营管理能力升级;其次,企业可以探索联合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数字化思维培养、数字技术应用等课程,广泛提升员工数字化技能,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三)探索旅游数据流通应用
[1]孙迎.中国旅游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