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喷泉、瀑布等动态水景,在设计中通常将水景安排在视线或轴线的端点、空间的中心处,这是运用了水景的
A.基底作用
B.焦点作用
C.系带作用
D.生态作用
【答案】:B
【解析】在水景设计中,当将喷泉、瀑布等动态水景安排在视线或轴线的端点、空间的中心处时,其目的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视觉的焦点。基底作用强调水景作为景观的基础承载部分;系带作用主要是指水景起到连接不同景观区域的作用;生态作用侧重于水景在生态系统方面的功能,如调节气候、提供栖息地等。而题中描述的情况体现的是水景的焦点作用。
2、风景园林四大构成要素中,不是构成场地自然景观的要素是:A.地形B.水体C.植物D.风景园林建筑
【答案】:D
解析:风景园林的四大构成要素包括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等。其中,地形、水体和植物是构成场地自然景观的要素,它们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景园林建筑是人工建造的,不属于场地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所以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利用自然植物资源可以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如华中、华东地区分布较广的
A.满山红
B.映山红
C.迎山红
D.山茱萸
【答案】:D
解析:在自然植物资源中,山茱萸在华中、华东地区分布较广,并且利用山茱萸这一自然植物资源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满山红、映山红、迎山红虽也属常见植物,但题干中符合在华中、华东地区分布较广且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描述的是山茱萸。
4、下列园林植物中,抗风能力较强的是
A.雪松
B.梧桐
C.马尾松
D.刺槐
【答案】:C
解析:不同的园林植物其抗风能力不同。雪松属于浅根性树种,抗风能力较弱;梧桐根系分布较浅,在强风情况下易倒伏,抗风能力不强;刺槐虽然具有一定适应性,但抗风能力也并非突出。马尾松根系发达,扎根较深,能够更好地固定植株,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所以本题选C。
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A、环境能影响生物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答案】:C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意思是在大树的遮蔽下会感觉凉爽,这是由于大树通过蒸腾作用等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影响,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湿度增加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也并非单纯强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所以正确答案选C。
6、下列工程建设定额中,不属于按定额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的是
A.施工定额
B.预算定额
C.概算定额
D.材料消耗定额
【答案】:D
【解析】工程建设定额按定额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可分为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和投资估算指标。而材料消耗定额是按生产要素分类的一种定额,并非按定额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所以本题应选D。
7、单选题: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的作者是()。A.文震亨B.文征明C.计成D.李渔
【答案】:C
解析:《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造园学专著,作者是计成。计成将自己造园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写成了《园冶》一书,为中国古代园林建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文震亨著有《长物志》,是有关明代艺术生活和品鉴的书籍;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李渔著有《闲情偶寄》,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等方面内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C。
8、园林中台阶的高度一般可设计为多少厘米?
A.5-10
B.10-15
C.15-20
D.20-28
【答案】:B
【解析】在园林设计中,台阶高度设计为10-15cm较为合适。此范围高度能较好地平衡人们上下台阶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如果台阶高度过低,如5-10cm,会使步数增多,增加行走的疲劳感;若台阶高度过高,如15-20cm或20-28cm,行走时会更费力,而且可能存在一定危险,尤其是对老人、儿童等群体。所以园林中台阶的高度一般设计为10-15cm。
9、孤植树、树丛或树群至少应有一处欣赏点,视距宜为观赏面宽的()倍或高度的()倍。
A.1.0;1
B.1.5;2
C.2.0;3
D.3.0;3
【答案】:B
【解析】孤植树、树丛或树群至少应有一处欣赏点,从观赏效果来看,视距宜为观赏面宽的1.5倍或高度的2倍,这样的设置能达到较好的观赏体验和视觉效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城市绿地内应设置废物箱分类收集垃圾,在主路上每多少米应设1个以上,游人集中处适当增加?
A.100
B.120
C.150
D.180
【答案】:A
【解析】城市绿地内应设置废物箱分类收集垃圾,在主路上每100m应设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