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网吧防疫知识培训.pptx
文件大小:7.48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2.43千字
文档摘要

网吧防疫知识培训演讲人:日期:

CATALOGUE目录02顾客防疫指南01网吧防疫基本要求03员工防疫管理04场所环境管理05应急处置措施06防疫培训与宣传

网吧防疫基本要求01

口罩准备充足的口罩,供员工和顾客使用,确保有效防止病毒传播。消毒液配备符合标准的消毒液,定期对场所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毒和细菌。体温测量设备购置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入网吧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及时发现发热症状者。防护用品为员工提供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减少员工接触病毒的风险。防疫物资储备

健康监测制度员工健康监测每日对员工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记录体温和身体状况,确保员工健康安全。顾客健康核验对进入网吧的顾客进行健康核验,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拒绝其入内。场所卫生管理定期对网吧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场所卫生整洁,减少病毒滋生。合理安排人员避免人员过度聚集,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人数,确保场所内空气流通。

制定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疫情或疑似病例,能够迅速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明确疫情上报流程,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机构报告。对员工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防疫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防疫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宣传海报、网站等方式向顾客宣传防疫知识,提醒顾客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响应机制疫情上报流程员工培训顾客宣传

顾客防疫指南02

预约与登记预约上网提前通过网吧预约系统进行预约,避免人员聚集。登记信息进入网吧前,需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并登记个人信息。预约间隔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确保与其他顾客之间有足够的预约时间间隔,减少接触风险。

座位间距不在网吧内聚集、聊天、打闹,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避免聚集有序排队在网吧内排队等候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拥挤。上网时,保持与周围顾客的座位间距,建议至少间隔一个座位。社交距离保持

个人卫生习惯佩戴口罩进入网吧前必须佩戴口罩,并保持口罩清洁、干燥。手部卫生避免触摸上网前后,务必清洁双手,建议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湿巾。尽量避免触摸口、鼻、眼等易感部位,减少病毒传播风险。123

员工防疫管理03

每日体温检测员工必须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健康监测与报告健康状况报告员工需向网吧负责人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网吧负责人。密切接触者追踪员工若与疑似或确诊患者密切接触,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追踪和隔离。

疫苗接种与防护疫苗接种员工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要求接种新冠疫苗,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佩戴口罩员工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特别是在接触顾客时,要全程佩戴。手部卫生员工应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清洁消毒操作员工应定期打扫网吧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减少病毒滋生的可能性。环境清洁网吧内应定期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电脑、键盘、鼠标、耳机等易接触的物品,要重点消毒。消毒措施员工应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交叉感染。垃圾处理

场所环境管理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细菌滋生和传播的风险。通风换气措施定时开窗在无法自然通风的场所,应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如排风扇、空调等,增加空气流通。机械通风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密闭的包厢、房间等,减少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避免密闭空间

对网吧内的公共设施,如电脑、键盘、鼠标、桌椅、门把手等,进行定时消毒,杀灭表面附着的病毒和细菌。公共设施消毒定时消毒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确保消毒效果。使用专业消毒剂根据场所人流和使用情况,合理安排消毒频次,确保公共设施的卫生安全。消毒频次

垃圾及时清理定时清理保持场所内环境卫生整洁,定时清理垃圾,避免垃圾堆积和细菌滋生。分类处理垃圾桶管理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收集、储存和运输,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垃圾桶应定期清洁、消毒,避免成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地。123

应急处置措施05

临时隔离点设置选择通风良好、相对独立的场所作为临时隔离点,避免与其他人员交叉感染。01.临时隔离点应配备医用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必要的医疗防疫物品。02.临时隔离点内应设置专门的垃圾桶,用于丢弃废弃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医疗废弃物。03.

异常情况处理010203发现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点,并及时联系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若有疑似病例,应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隔离和医学观察等工作。异常情况处理后,应及时对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010203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按照其指示做好相关处置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异常情况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症状等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不得隐瞒、谎报、漏报疫情信息,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疫情信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