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04P0020《毕业设计》教学大纲-202501版.doc
文件大小:9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4.22千字
文档摘要

PAGE4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

DesignforPre-graduationProject

课程代码

04P0020

学分

10

总学时

15周

课程性质

必修

执笔人

孟彦龙

审定人

康娟

制定时间

2025年01月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系统地掌握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应用及开发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并能通过文献阅读、各类参考书籍的学习,提出设计思想,从而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实验,研制简单仪器,编制软件,独立调试,分析故障,改进方案。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包括信息检索、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工具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外语文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检索、查阅、翻译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针对光电子、微电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根据其研究任务和目标,能够独立开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工程软件的模拟应用,熟悉和掌握光电器件的选择和使用,完成实验数据分析与理论解释,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适当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2.能够撰写书面报告和技术文稿,正确答辩或解答提出的问题,针对光电领域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掌握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3.通过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思政教育目标:融入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其科学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上进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献阅读引入对各行各业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目前我国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通过查重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和制作,从小处着眼,完成整个过程的学习。

5.劳动教育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开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明确解决路线、开展仪器操作与调试或进行仿真与调试,最终解决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劳动观。

1、各考核项对应课程目标权重分配如下表:

开题报告

验收

答辩

论文撰写

课程目标1

0.1

0.3

0.1

0.5

课程目标2

0.2

0.2

0.1

0.5

课程目标3

0.6

0.4

课程目标4

0.2

0.2

0.2

0.4

课程目标5

0.3

0.4

0.2

0.1

2、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达成值

二、选题原则与范围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课题的难易程度和份量应适当,应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或有阶段性成果。原则上一人一题,若有几个学生共做一个大型课题,则应明确分工。

选题范围:

1、光机电算一体化设计与工程应用;

2、光电信息工程领域内的材料、器件的测试原理、方法、应用方面的研究;

3、光电测量、光电控制、光电电路方面的设计与应用;

4、图像技术、显示技术方面的研究、光电智能仪器的研制;

5、激光、红外、紫外、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光谱光度测量方法、仪器设备研制;光谱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7、光纤通信及其有关测试技术、仪器的研究;

8、光学传感及信号处理的研究;

9、本专业其它应用、开发课题或基础研究课题,交叉边缘学科课题。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程度(H、M、L)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

12

课程目标1

H

M

M

课程目标2

M

L

课程目标3

M

课程目标4

M

课程目标5

M

注:1.支撑强度分别填写H、M或L(其中H表示支撑程度高、M为中等、L为低)。

四、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实行导师负责制,由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且应具有实际科研工作经验,学风严谨、工作认真踏实。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索精神。

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或相当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初级职称的人员不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但可以参加导师组协助指导(具体导师人选由各专业负责人确定)。

2、鼓励学生在校外结合实际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应采用合作指导的形式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