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健康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
文件大小:23.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2.65千字
文档摘要

1.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体现系统观和整体论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心理的本质是: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智力的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4.人从生到死的过程,被称为生命周期。

5.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结是依恋。6.女性围绝经期大致在45-55岁左右。

7.伊索寓言里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运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

8.个体受到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延迟出现,并伴有长期持续的强烈的无助、

恐惧、焦虑等反应的心理障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9.人格障碍往往起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

10.自我效能来源于成功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导和生理状态。

11.锻炼的心理学意义在于能缓解抑郁、降低焦虑与应激反应、维护自尊心与自我形象等等。

12.临终关怀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

13.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常常不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的思维叫负性自动性思维。

14.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

15.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16.应激反应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17.健康信念是个体对自己采取的健康措施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看法,属于生活信念。

18.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生、发展与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有明确的病理基础、器官出现了形态学改变或组织改变的躯体疾病。

19.信度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0.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1.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它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步,感觉给我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它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记忆)的基础。

22.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的能力是注意分配。

23.卡特尔通过集群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将人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24.瑞文测验是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可以测量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25.老年期的心理健康

(1)适应退休生活,享受老年生活

(2)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

26.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27.一般认为“情绪脑区”在边缘系统。

28.创伤后应激障碍伴有大量闪回、回避与情感麻木和过度警觉的症状特点。29.抑郁障碍的“三低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减退。

30.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临终病人心理经历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5个阶段。

31.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之,有想拒绝之,形成趋避心理冲突.

32.塞里认为一般适应综合征,分为三个时期,包括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33.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将过去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情绪在与治疗者的关系里重现出来的现象叫移情。

34.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

35.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面具”。人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由于研究者理论观点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解释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人格是指一个

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36.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成功执行某行为并导致预期结果的信念。

37.病人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38.压抑是将那些危险或令人痛苦的想法或感受排除在知觉范围之外的心理防御机制。

39.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4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1.A型行为模式的特征:较高的成就欲望

富于挑战和竞争精神

敌意倾向

争强好胜

时间紧迫感

42.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

日常生活中突发强烈的窒息感、濒死感和精神失控感;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有过度换气、眩晕、手足麻木、步态不稳等;发作历时短暂,可自行缓解;担心再次发病,产生回避行为。

43.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1)疾病因素

(2)患者对医师的角色期望与信任

(3)患者的心理素质

(4)患者对医师的移情

(1)患者文化因素

44.健康信念模型HBM理论要点:

(1)知觉易感性

(2)知觉威胁性

(3)知觉益处

(4)知觉阻碍

(5)行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