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六中2024~2025年度高一下学期第1次月考
文科班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沉着冷静规范答题端正考风严禁弊★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统计,四川广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多达57件,但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如
下图)却只有4件。这反映了古蜀文明()
A.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B.缺少与其他文明交流
C.已经产生了阶级分化D.手工业技术非常达
2.战国后期,荀子到秦国访问。他对人讲述访问观感时说:(“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
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
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认为秦国崛起主要得益于()
A.地理优势B.老百姓守法C.政治良好D.统治者英明
3.《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
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国史学的“隐
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4.竹子只能生长在温暖的气候环境里。根据文献记载,两汉和西晋时期,陕西和河南都生长有茂
的竹林,而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君主苻坚在长安种植的竹林却大面积枯死。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
结果是()
A.前秦政权汉化B.生态环境恶化
C.政权更迭频繁D.人口内迁南迁
5.南朝名士交会,每以策试争胜为乐事,一改旧时崇尚清谈之风。士族之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自
幼精研经史文学,求以对策考试入仕为官,因此由察举与学校入仕者日益增多。这反映该时期()
A.门阀士族势力于衰弱B.九品中正制逐渐转型
C.考试成为选官主要途径D.政权的阶级基础扩大
6.《隋书·志·卷十》记载万国来朝的景象是:“六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
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材料从侧面体现了()
A.隋朝灭亡的原因B.隋炀帝骄奢无度
C.隋朝的空前强盛D.隋对外贸易繁荣
7.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
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唐朝()
A.游牧民族迁徙推动文化发展B.边疆、内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周边戎夷蛮狄产生华夏认同D.门阀士族受政治影响走向衰落
8.民间竹枝词在唐代一开始属于“野唱”,经文人的“发现”,逐渐由“入教坊、在朝市”演变为“精唱”。
唐代文人竹枝词中还较多地保留了民间竹枝词所咏内容,即对男女爱情和对地方风物的吟诵。唐代竹
枝词的变化()
A.迎合了科举考试的发展需要B.反映出不同阶层文化的融合
C.强化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
9.元代的手工业工人被征调后,便被编入“匠籍”,世代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营手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种变化反映出()
A.城市经济职能逐渐强化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
C.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