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目录:
单元课标解读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十课时)
课时教案(见本专辑课时同步教案)
单元跨学科学习单元背诵清单
单元复习设计
单元评价(检测反馈)
二、具体内容
【单元课标解读】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
大单元教学设计
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内容要求】1.6辽宋夏金元时期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2022年课标解读:
1).能够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宋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元灭金、西夏与南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政策、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南宋抗金,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人物(宋太祖、耶律阿保机、元昊、赵构、岳飞、文天祥、成吉思汗、忽必烈、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司马光)、现象(经济重心南移),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能够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证据,能结合语文、地理、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古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澶渊之盟)、人物(岳飞、文天祥)、现象(经济重心南移)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能够通过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榷场、宋代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繁荣、交通发达)、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5).能够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宋词、元曲)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大单元教学设计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大概念架构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从916年辽的建立到1368年明朝建立。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票。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