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史学概论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docx
文件大小:47.49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1.72万字
文档摘要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史学概论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简介《明夷待访录》的主要内容。

2.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

3.西方心理史学方法的主要局限及唯物史观何以指引心理史学走向真正的科学?

4.历史比较研究的运用程序一般包括()

A、确定可比性主题

B、分别研究可比项各方面的特点、过程与根本属性

C、综合研究材料,比较异同

D、提出命题假设,揭示历史的本质与规律

5.明代史馆共分为十馆,其中东面四馆主编纂史料,西面六馆主修纂史书。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明太祖就命宋濂、王祎为总裁,李善长为监修,编撰()。

6.汉宣帝时的石渠阁会议、东汉章帝亲自主持了()。

7.简述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8.试述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

9.古典史学的一般特征?

10.1927-1937年发生了有关()、()和()的三大论战。

11.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2.评述司马迁的历史思想。

13.试述历史认识主体的主体意识结构对历史认识的影响。

14.()是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在笔法上较多运用用“隐讳”的春秋笔法。还具有只记事不记言的特点。

15.春秋战国时期私人修撰的史书:《春秋》及《左传》和《国语》《竹书经年》《世本》().

16.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解释它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

17.简述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相同点。

18.“史”有哪些含义?

19.《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20.简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当前任务。

21.范文澜于1941年底写成()这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

22.什么是历史认识的真理?

23.列举十部梁启超在五四以后文化学术史方面的专著。

24.奥古斯丁著有()、()。

25.试述历史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26.什么是历史认识的真理?

27.什么是历史,历史与历史著述的区别

28.黄宗羲一生著作繁富,多至六十多种,其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料专著。

29.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0.陈寿史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1.简述“二重证据法”及其影响。

32.试述实践唯物主义史学认识论的主要观点。

33.多元折中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特点是什么?

34.如何认识“博学时代”。

35.历史观点大致可分为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试就每一方面列举三个具体观点。

36.()(1594-1658)的《国榷》,本书记载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至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

37.新文化史学的特点:

38.简述陈寅恪的史学成就

39.为什么说《左传》完成了编年体的创造?

40.间接的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A、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出发,检验历史认识的成果

B、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进而回观历史,以检验历史认识的成果

C、利用不同地区、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借以检验历史认识的成果

D、根据历史认识成果的社会效应,来检验历史认识成果

41.用什么标准衡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是促进性的还是促退性的?

42.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43.自然界对人类的制约程度的变化和人类能动地调控自然界的能力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44.怎样理解历史认识产生和形成的规律?

45.简述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

46.刘勰()50篇。它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其中《史传》篇则专论史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对刘知几《史通》有较大影响。

47.简述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历史哲学家及代表作

48.著名的“剑桥三史”是《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

49.比较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50.“史”含义真正的丰富起来是在()时期。

51.浪漫主义史学的主要特征:

52.简述全球史的代表作

53.简述口述史学方法?

54.《通鉴纪事本末》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它在记事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55.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56.人文主义史学的主要特征?

57.战国时期的代表史学著作有()、《竹书纪年》、《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等。

58.什么是历史认识主体的认知结构?认知环境对历史认识有何影响?

59.简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