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社会实践意义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A、大股东
B、资本家
C、高级职业经理
D、中产阶级
2.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括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是()
A、劳动商品的出现
B、雇佣劳动的存在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
D、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
3.对人的价值的正确看法是()
A、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
B、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
D、评价人的价值应以对社会的贡献为主
4.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密度小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
5.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D、国家政权的性质
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自然物质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7.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
B、月晕而风
C、有无相生
D、千里之堤
E、物极必反
8.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9.在可能性的范围内,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它们是()
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C、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
D、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10.在讨论人类社会生活规范的问题上,有一种观点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其中包含的主张有()
A、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应该得到社会的肯定
B、人在为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C、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不存在冲突
D、人的价值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11.国家是()
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
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人类的精神活动
B、人类的社会生活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
13.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A、主观性原则
B、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C、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D、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14.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
A、工具和目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15.正确理解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17.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A、市场竞争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价格波动
D、供求关系的变化
1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1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A、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