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版最新防溺水安全ppt课件完整版.pptx
文件大小:2.52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2.22千字
文档摘要

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主讲人:某某老师

目录contents一、溺水事件二、预防溺水知识三、溺水的原因四、防溺水倡议书

溺水事件第一部分

溺水事件一7月9日,湖南云集,两个13岁的孩子结伴下河游泳,一人溺亡。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淹溺事故也屡屡发生。由于孩子防范意识较弱,极易造成溺水事件的发生,在此提醒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加强孩子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溺水事件二2022年6月20日下午,成都市一名16岁误以为人落水,跳河救援致溺亡。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溺水事件三2023年8月4日,山东省威海市香海沙滩浴场,一小女孩坐在游泳圈上。家人疏忽间,孩子被海浪带动飘向大海深入,孩子的妈妈吓得哭了出来,急忙呼救。一个浪打来,孩子的游泳圈发生了侧翻,孩子掉进了海里,幸好两只手紧紧抓住了游泳圈,将头露在海面上。来自江苏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51岁的杨会林,正和妻子在浅水处,听到呼救,向孩子游去。他拼命游出几百米后,终于追上游泳圈和孩子。一手扶住游泳圈,一手托着小女孩,将孩子向浅水区推去,孩子获救。

溺水事件四2023年8月3日下午1时30分左右,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海水浴场两名儿童不慎落水。其中一名儿童获救,没有生命危险。另一名儿童被大浪卷入海中后不见踪影。当日风大浪急,石老人海水浴场管理办公室在海滩上拉起警戒线,反复巡逻劝导市民游客不要靠近海边,但仍有人越过警戒线。

预防溺水知识第二部分

选择安全的游泳池选择有救生员值守的正规游泳池,游泳池的水质要干净,并且要注意池边的防滑措施。深浅标志:了解游泳池的深浅区域,确保孩子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域游泳。救生设备:游泳池应配备充足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杆等。

在自然海域游泳的注意点在海滩、湖泊或河流中游泳时,要特别注意水深、潮汐和水流。不要在无人看管的地方游泳,避免在深水区或有暗流的地方游泳。海滩:选择有救生员和安全标志的海滩,不要在红旗区域游泳(表示危险)。湖泊和河流:了解当地的水情和天气情况,避免在大雨或洪水期间游泳。

要远离危险区域游泳时要远离游泳池的深水区、排水口和吸水口。在自然水域中,要注意礁石、漂浮物和急流。池边安全:不要在游泳池边奔跑、打闹,避免滑倒或撞伤。自然水域:避免在有船只或水上运动的区域游泳,确保自己的安全。

游泳时抽筋如何处理?如果在水中出现抽筋,可以尝试拉伸抽筋的部位,慢慢放松。如果无法自行处理,应立即呼救。腿部抽筋:伸直抽筋的腿,用手拉住脚趾向上扳,慢慢拉伸。手臂抽筋:伸直手臂,用另一只手拉伸抽筋的肌肉。

溺水的原因第三部分

心理压力下的逃避行为现代学生面临着学习、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如考试失利、与同学闹矛盾时,可能会选择逃避,甚至做出冲动行为。他们可能会前往水域,试图通过游泳来缓解压力,但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很容易忽视安全问题。此时一旦身体出现不适或遇到危险,就难以应对,最终导致溺水悲剧,以此来逃避现实中的困境。

对同伴溺水的错误救援当看到同伴溺水时,许多学生出于义气和好心,第一反应就是下水营救,却没有考虑到自身能力。他们大多不具备专业救援技能,不仅无法成功救助同伴,还可能因体力不支或操作不当,使自己也陷入危险,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例如一些学生看到同伴溺水后,因害怕和着急,直接跳入水中,结果两人都被卷入水中,加重了溺水的危险程度。

夜间或恶劣天气下水有些学生追求刺激,喜欢在夜间或恶劣天气,如暴雨后前往水域游泳。夜间光线昏暗,学生难以看清周围环境和水下状况,很容易不小心滑入深水区。暴雨后,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水流湍急,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此时下水游泳,学生根本无法应对突发状况,稍有不慎就会被水流冲走,陷入溺水危机。

缺乏应急沟通能力在溺水发生时,学生往往因过度恐惧而无法冷静地向周围人准确传达自己的危险状况。他们可能只是发出模糊不清的呼喊,或者因惊慌失措而无法引起旁人的注意。同时,在与救援人员沟通时,也可能由于紧张,无法清晰描述自己所处位置、身体状况等关键信息,导致救援行动受阻,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使溺水危险进一步加剧。

防溺水倡议书第四部分

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专门就防溺水安全问题进行交流。学校及时向家长传达近期开展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家长也要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及是否存在私自前往危险水域的迹象。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学校和家长可以随时沟通孩子的安全状况。

树立正确榜样示范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