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体切挖》
敬爱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基本形体切
挖》,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
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基本形体切挖》一课属于“造
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
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
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
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是: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
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
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
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
的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
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
何形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
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
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
(二)发展阶段
首先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然后通过课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
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三)自主探究
让同学们根据草图,分组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
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
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展示欣赏
将每组学生的作品摆在展示台上,让学生采用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
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好?)为主,互评(学生之间相
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与教师简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
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
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
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辅的方法
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
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
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
和梳理。四.板书设计:(课件)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XX基
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
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
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课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