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为中国特有的植物?A.冷杉属B.云杉属C.樱花D.银杉
【答案】:银杉
解析:冷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及非洲北部的高山地带,并非中国特有的植物;云杉属植物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及台湾的山地均有分布,同时也分布于欧洲、亚洲等地,不是中国特有的;樱花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也不是中国特有的。而银杉是松科,银杉属,是中国特有的稀有树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所以答案是银杉。
2、园路是风景园林中联系各景点的纽带,其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交通联系B.引导游览C.组织空间D.基底背景
【答案】:D
解析:园路作为风景园林中联系各景点的纽带,具有交通联系功能,可让游客在园林中实现空间移动;能引导游览,通过合理规划路线引导游客按照设计的顺序和节奏观赏景点;还可以组织空间,利用不同走向、宽窄的园路分隔和组织园林空间。而基底背景通常指的是园林中承载其他景观要素的基础部分,并非园路的主要功能。
3、单选题:屋顶绿化植物种类选择,为防止植物根系穿破建筑防水层,应选择以下哪种植物比较适宜。
A.直根系植物
B.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
C.须根发达的植物
D.深根性植物
【答案】:C
【解析】在屋顶绿化植物种类选择中,需要防止植物根系穿破建筑防水层。直根系植物主根发达,根系往往扎根较深;深根性植物根系同样具有深入土壤的特性;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其根系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这几类植物的根系都容易对建筑防水层造成破坏。而须根发达的植物,其根系较为细小且分散,扎根相对较浅,穿刺能力较弱,能有效降低对建筑防水层的破坏风险,所以应选择须根发达的植物。
4、在水池喷泉工程中,水池的大小要考虑喷高,喷水越高,水池越大,一般水池半径为最大喷高的多少倍?
A.0.5-1.0
B.1.0-1.3
C.1.3-1.8
D.1.8-2.0
【答案】:B
解析:在水池喷泉工程中,存在这样的规律,即水池的大小要考虑喷高,喷水越高,水池越大。一般情况下,水池半径为最大喷高的1.0-1.3倍。
5、单选题:扬州“个园”中堆叠冬山的山石材料是
A.太湖石
B.黄石
C.宣石
D.石笋
【答案】:C
解析:扬州“个园”运用不同石料堆叠成“春、夏、秋、冬”四景,其中堆叠冬山使用的山石材料是宣石。宣石色白如雪,给人以积雪未消之感,契合冬景的意境。而太湖石玲珑剔透,常用于营造奇峰怪石之景;黄石质地厚重古朴,常用来表现雄伟壮观之态;石笋一般在园林中多作点缀,并非用于堆叠个园冬山。
6、在水面直径或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希望水面看起来比实际面积大一些,可采用哪种方法
A.降低水边景物的高度
B.加强水面空间的闭合性
C.水中设岛
D.将水面分成相等的2个部分
【答案】:A
【解析】在水面直径或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水边景物的高度,会减少对水面视线的遮挡,使视野更加开阔,从而让水面看起来比实际面积大一些。而加强水面空间的闭合性会使水面空间相对封闭,视觉上会感觉水面面积受限;水中设岛会分割水面,分散视线,不利于水面面积视觉上的扩大;将水面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同样会使水面在视觉上被分割,不会让水面看起来比实际面积大。所以应选择降低水边景物的高度这一方法,答案是A。
7、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A.物种B.种群C.群落
【答案】:B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而“个体123”表述不具有相关生物学概念意义。所以本题应选B。
8、隋唐时期,著名的大内御苑是
A.大明宫
B.东都苑
C.上阳宫
D.玉华宫
【答案】:A
【解析】大明宫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大内御苑。东都苑是隋代洛阳城的皇家园林;上阳宫是唐高宗时修建的离宫;玉华宫是唐太宗时营造的避暑行宫。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9、单选题:春季掘起的苗木,如果夏季种植,可采用()的形式过渡培养。
A.假植
B.寄植
C.种植
D.栽植
【答案】:B
解析:在苗木种植中,对于春季掘起夏季种植的苗木,寄植是常用的过渡培养形式。寄植是将苗木临时种植于其他地方,以保持其生命力并适应后续种植环境。而假植通常是为了短期保护苗木根系等,并非针对这种季节性过渡培养的典型方式;种植和栽植表述较为宽泛,没有准确体现出这种过渡培养的特定形式。所以应选寄植。
10、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在景观设计中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如绿色的互补色是
A.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