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定理的BUG与补丁
摘要:需求定理是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基础定理,在逻辑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对需求定理严谨性造成冲击的不仅仅有外在的吉芬现象,其内涵也因与供给原理冲突而构成逻辑BUG。分析可知,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没有意识到任意两个价格之间不具有直接可比性。为此,提出了自稳均衡点概念,并以此作为补丁,植入需求定理定义,既可有效去除BUG,也与吉芬现象不再冲突。运用带补丁的需求定理,对吉芬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条件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结论的看法。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7-033-03
需求定理是经济学中两大基础定理之一,依托其价量负相关的内核发端了诸多上层经济学定理和学说,需求定理在学术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的重要基石,否定需求定律几乎相当于否定现代经济学的整个理论结构。”[1]其自身的科学性和逻辑严谨性容不得半点马虎,遗憾的是现有需求定理的定义存在着难以规避的严重逻辑瑕疵,吉芬现象始终是需求定理难以回避的尴尬事实。
一、需求定理的定义与BUG
(一)需求定理的定义
自马歇尔提出价量负相关的需求定理后不久,便受到了吉芬现象的冲击,学术界兜兜转转始终对吉芬现象未能给出圆满的解释,一直难以避免其对需求定理逻辑根基的动摇。为规避吉芬现象的困扰,学术界在需求定理的定义中增加设置了约束条件,但是并未能彻底解决其中的逻辑困惑。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以高鸿业为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2]教课书对需求定理定义如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整个定义由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的定理内核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约束条件两个部分组成。
(二)需求定理的BUG
学术上“需求量”是指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形成均衡点时的数量,在均衡点上需求量与供给量完全相等,因此,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的内核,换个视角描述就是“供给量与价格负相关”,显然这违背了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的供给原理,在此需求定理出现了重大BUG,这一BUG既困扰着马歇尔定义的需求定理,也困扰着教科书中附有约束条件的需求定理,如果此BUG不能被补丁进行有效修补,则需求定理难以成立,发端于需求定理的诸多上层经济学定理和学说就成为了空中楼阁。
在定义中设置“其他因素不变”,貌似可以规避吉芬现象,但需求定理需要A类“其他因素不变”才能成立,而供给原理需要B类“其他因素不变”才能成立,A、B两类需要不变的“其他因素”非但不重合,还存在严重冲突,无论“其他因素”如何选择,理论上永远不可能使经济学最重要的基础要义“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和“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在相同的“其他因素”条件下同时成立,而在市场中此两要义处在同一时间下完全相同的“其他因素”环境中,两者同时在有效地发挥作用,当此两要义在理论上不能同时成立相悖于现实中同时有效时,只能证明理论存在BUG需要用补丁加以修补。
二、需求定理产生BUG的原因及补丁
(一)需求定理产生BUG的原因
需求定理的内核是“价格上升(或下降)需求量下降(或上升)”,首先“上升”和“下降”均为相对概念,是存在于两者之间的比对结果;其次,价格和需求量自身存在绝对和相对之分,若在定义中未作特别说明,则人们按照日常习惯,使用绝对数值进行比对,这恰好忽视了时间的不同和参照系差异,从而导致了BUG产生。
其次,价格可以有两个参照系,绝对数值的参照系是最为常用的以零区分正负的坐标轴或坐标系,在没有特别说明时,直接比对是人们很自然的选择,但用来表达需求定理就会出现BUG。价格在市场中除了表达数值大小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表征市场无形之手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此时价格存在三种状态:无形之手存在且发挥正向作用,供方增加供给的动力大于减少供给的动力,未来市场供应上升;无形之手存在且发挥反向作用,供方增加供给的动力小于减少供给的动力,未来市场供应下降;无形之手消失,供方增加供给的动力等于减少供给的动力,未来市场供应稳定,下文将与此对应的价格命名为自稳价格。这三种状态对应的价格,虽然数值上都大于0,但各自代表的市场意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很显然,当市场给出一个价格时,这一价格在市场中的意义,唯有其与同一时点必然存在的自稳价格(人们不一定知道具体数值,但逻辑上严格存在)的差值才能准确表达其在此时点市场中的意义和作用,直接比对就用错了参照系。
(二)需求定理的补丁
当下需求定理企图以逻辑上不成立的数值直接比对,来表达市场中无形之手的存在及产生影响的大小,虽然目的成立,但方法上存在逻辑错误,直接比对漠视了时间与参照系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BUG产生。
即使相同的价格在不同时间的市场中地位也不会相同,因此,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可直接比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