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风险控制推进乐清融担高质量发展
摘要:乐清融担公司成立18年以来,始终聚焦支农支小主业,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当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文章分析了当前融资担保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风险控制是融资担保公司的生命线,就如何提高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控制高质量发展举措
乐清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原注册资金为500万元,经三次增资扩股和一次股权划转改革,2017年11月改制为1亿元注册资金的国有控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专注“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分险功能作用。截至2024年9月底,累计办理担保业务6400笔,累计担保金额40.8亿元,在保笔数562笔,在保余额5.8亿元。累计代偿92笔,代偿金额3188万元,平均代偿率0.91%,收回代偿2424万元,代偿回收率76%,现代偿余额764万元,代偿不良率为0.22%,各种风险准备金3019万元,净资产1.32亿元,信用等级为AA+,各项核心指标名列浙江省县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前茅。
一、融资担保面临的挑战
融资担保走过30多年来,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担保已经成为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个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乐清融担公司成立18年来,始终聚焦支农支小主业,不断创新产品模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资担保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新增业务增长乏力
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均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市场全体信贷需求走弱,而各大银行业务逐步下沉,降低对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的依赖,加速了担保机构优质客户的流失,新增客户后劲不足,融资担保公司自身获客渠道单一,目前主要靠合作银行推荐客户,导致担保业务普遍增长缓慢。
(二)风险防控压力增大
近年来银行承担较大的普惠信贷任务压力,部分银行风控底线下移,叠加经济形势因素,导致信贷需求疲软和信贷风险提升双重困局,一些“三农”和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弱,融资能力较差,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难以独善其身,风控难度和代偿压力逐渐增加,对银行管理、风险化解、资产保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
担保业务放大倍数逐步增多,乐清融担近年来资本金放大倍数在5~7倍之间,而担保费率却逐年下降,目前平均担保费在0.7%左右,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风险补偿资金、担保费补贴、资本金补充等机制很难落实到位,部分政府性担保机构已面临盈亏平衡的财务压力,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困难。
二、加强风险控制的举措
公司始终坚持把风险控制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怀着对风险的敬畏之心,不断提高经营团队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业务操作流程,整体提升业务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努力寻找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点,将风险管理工作提升至战略高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业务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又要坚持政府性融资担保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定位,发挥逆周期调节作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一)建章立制,完善各项制度
制度建设是做好融资担保业务的重要基础,公司陆续制订了《经营业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担保授信分级审批制度》《保后管理制度》《代偿与追偿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从业务办理的保前调查、核保办理、保后管理、风险处置4个主要环节,行成了一套全覆盖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保前调查,源头控制风险
保前尽职调查是做好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30万元以内的小额农户担保,采取书面审查、电话访谈等非现场手段,3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有2人以上去现场做尽职调查,核实客户基本情况,主体信用信息、生产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借款用途及反担保信息等,通过谈话,综合了解客户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发展前景,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提出授信建议。
(三)分级审批,避免决策失误
分级审批制度,是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手段,公司建立由领导班子、业务部、风控部及股东单位代表组成的评审会,3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以简易流程予以审批,30万元至200万元以内的项目,由公司内部评审会成员审批,200万元至500万元以内的项目,由公司全部评审会成员审批,500万元至1000万元以内的项目,评审会同意后报国运集团审批,既层层把关,又确保审批效率,较好地避免决策失误。
(四)风险分担,加强体系建设
风险分担机制是融资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成立以来,所有的融资担保业务,都与银行建立8∶2风险分担机制,2017年1月开始加入省担保集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