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2025年航空煤油行业投资分析:化工灵活性如何重塑技术经济性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航空煤油行业正经受深刻变革。可持续航空煤油作为航空领域脱碳的关键路径,备受关注。而当下,电制可持续航空煤油技术虽有望解决原料限制问题,却因绿氢成本昂扬缺乏经济可行性。探究化工敏捷性对该技术经济性的影响,成为2025年航空煤油行业投资决策的关键所在。
一、航空煤油技术路径分类:一步合成与两步合成的差异剖析
典型的电制可持续航空煤油技术路径,涵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系统、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和化工合成装置。其中,可再生能源系统多由风电和光伏构成风光互补系统,电解水系统采纳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运用成熟的烟气碳捕集技术。依据化工合成的技术特点,可将其分为“一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二者的关键区分在于是否存在易于存储的中间产物,以及化工合流程的敏捷性程度。
“一步合成法”以费托合成为代表,其SAF合成路径中各环节紧密耦合,缺乏便于存储的中间产物,化工合成部分敏捷性较差。费托合成工艺包含逆水煤气变换生成合成气、合成气催化生成烃类、精馏氢化处理生成航空煤油这3个主要化工流程。该工艺在稳态工况下,碳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较高,但热管理系统简单,产物选择性差。其负载调整范围保守估量为70%-100%,最短调整周期为7d。
“两步合成法”以甲醇合成为典型,此路径存在易于存储的中间产物甲醇,且中间产物之前的合成过程敏捷性良好。甲醇合成技术路径包括甲醇合成、气液分别、甲醇制烯烃、烯烃低聚和加氢精馏等4个主要化工流程。在稳态工况下,直接甲醇合成路径对SAF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但综合能量利用效率和碳元素利用率相对较低。不过,其调整范围可达额定负载的10%-100%,调整周期最短为1d。
二、航空煤油技术经济性对比:非敏捷与敏捷场景下的成本差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航空煤油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进展前景分析报告》为深化分析“一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在化工敏捷性上的差异对技术经济性的影响,构建典型的离网型电制可持续航空煤油系统模型,包括风电、光伏、电池储能、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PEM燃料电池、储氢和SAF合成装置等7个主要单元。通过建立确定性混合整数线性分式规划问题,以平准化制可再生航空煤油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多种约束条件,对两种技术路径进行讨论。
在非敏捷化工场景下,SAF合成以额定产能运行,要求稳定的氢气供应。此时,两种技术路径的平准化制可再生航空煤油成本相差不大,约为传统航空煤油价格的3.8倍,约为生物航煤(HEFA)技术路径的2倍。设备投资和氢气成本分别占总投资的30%和60%。尽管“两步合成法”在二氧化碳和氢气利用效率上相对较低,但较好的产品选择性使其成本与“一步合成法”差距较小。同时,灵敏度分析显示,降低氢气成本是全部电制可持续航空煤油路径面临的共同关键问题,且在该场景下“一步合成法”具有经济性优势。
进入敏捷化工场景,状况发生明显变化。SAF合成装置投资和绿氢成本在平准化可再生航空煤油成本中占主导。讨论发觉,提高SAF合成装置的敏捷性是降低绿氢成本的必要条件。绿氢成本随合成侧调整周期和调整范围的变化呈现阶段性特征:在阶段I,调整周期缩短使绿氢成本快速下降约0.6元/m3;阶段II,成本降低趋势放缓,但对负载调整范围要求提高,进一步使绿氢成本下降约0.6元/m3;阶段III,当合成侧调整周期较短且最低负载达到30%额定负载时,绿氢成本进一步下降约0.1元/m3。这一过程中,系统弃电率显著降低,从非敏捷化工场景下的50%以上,逐步降至阶段I的35%、阶段II的15%,从而削减了可再生能源和制氢侧装机容量需求,降低了绿氢成本。
此外,在敏捷化工场景下,“两步合成法”相比“一步合成法”更具优势。“两步合成法”的绿氢成本比“一步合成法”低约0.5元/m3,平准化制可再生航空煤油成本低2500元/t。并且,“两步合成法”的分段工艺设计使其在产业进展初期能更早利用合成装置投资降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更易占据先机。
三、航空煤油行业投资建议:基于技术经济性的策略选择
综合上述讨论,对于2025年航空煤油行业投资,得出以下关键结论与建议。电制可持续航空煤油降本的关键在于降低绿氢成本,而敏捷化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相比非敏捷化工场景,在单位产能装置固定投资不变的状况下,敏捷化工通过小幅增加合成侧装置容量,大幅降低系统弃电率,削减“风-光-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