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不同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研究.docx
文件大小:32.13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1.86万字
文档摘要
不同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研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Canal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PC-BPPV),作为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在眩晕门诊患者中占比颇高。其主要症状为突发性的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特点:眩晕发作往往与头部姿势改变密切相关,如从床上坐起、躺下、翻身、头向后仰或弯腰等动作时,均可能诱发眩晕,且眩晕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1分钟。
PC-BPPV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7-64/100,000。相关研究表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