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瘤骨化纤维瘤病变好发于20~40岁的年轻患者,进展缓慢,局部具有破坏性。男/女:5/1肉眼病变形态呈沙砾状,灰-白色,质地较为坚韧,显微镜:肿瘤呈胶囊状,边缘为成熟的层状骨构成,基质为层状骨针和纤维组织构成的混合物临床上:由肿瘤压迫,突眼,失明可完全切除,若切除不全,则复发骨化纤维瘤影像学诊断要点单骨性病变下颌骨多见(约占75%)?其次是筛窦、蝶窦和上颌窦CT表现:骨性厚壁包绕着低密度的纤维组织中心。部分病变表现为高密度病变内部可见散在小点状软组织影,可能伴有蛋壳状骨性边缘MRI:长T1信号,混杂略长、短T2信号增强后病变强化不均匀性,骨性包壳可以强化,软组织病变可能轻微强化病变可能阻塞窦口骨化纤维瘤病历-1男性,28岁,左侧眼球突出,鼻阻骨化性纤维瘤病历-1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化纤维瘤。图1,CT横断面骨窗显示左侧筛窦区可见形态欠规则的混杂高密度影(长-黑箭头),病变内部可见小斑片状软组织密度影(短-黑箭头),骨性高密度影呈磨玻璃样改变,病变边缘可见不完整的骨性包壳,病变呈膨胀性生长,压迫左侧蝶窦及上颌窦变形移位,蝶窦腔可见略低密度影(A)充填。图2-3,CT横断面及冠状位软组织窗显示病变密度欠均匀,周边骨性部分(长-黑箭头)密度较高,中心可见条状软组织密度影(短-黑箭头),左侧鼻腔受阻,眶腔受压明显变形,眶壁骨质尚连续。图4,MR横断面T1WI显示病变呈等T1信号(长-白箭头),中心可见略长T1信号影(短-白箭头),蝶窦腔内病变呈等T1信号(A)。图5,MR横断面T2WI显示病变呈短T2信号(白箭头),内部可见小斑片状长T2信号(黑箭头),蝶窦腔内由长T2信号影(A)充填。图6,MR增强后T1WI显示病变(白箭头)中等不均匀性强化,蝶窦病变(A)未强化。骨化性纤维瘤-病历2骨化性纤维瘤-鉴别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特征:病变呈副鼻窦边界不清的膨胀性骨性病变;病变形态多种多样,以磨玻璃样改变较为多见;多为多骨性的病变(50%以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发展缓慢,自限性,骨的纤维变性,30y大体病理上:患骨膨大,无明显界限。呈灰红色-灰白色,由纤维组织和骨组织的比例不同而决定,因此质地也由软橡胶状变化至硬沙砾状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病变进展,面部畸形、视力障碍及颅神经受压的症状手术以缓解症状为主,很难全面切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要点多骨性病变,50%,可累及全身任何骨质CT:特征性表现:骨质呈磨玻璃样改变,边缘骨皮质较为完整,与正常骨质分解欠清硬化型表现为病变骨质接近皮质骨,囊变型表现为边缘密度呈骨质密度,而中心呈囊变低密度MRI:病变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后,其内部纤维成分可能有不同程度强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历1女,42岁,右眼球突出,视力下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历1
图1-2,CT横断面骨窗及软组织窗显示右侧眶外侧壁、蝶窦侧壁及蝶骨大翼骨质肥厚,略成磨玻璃样改变,密度较为均匀,右侧眶腔受压变窄,眼球前突,视神经管受压变窄。图3-5,MR横断面、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显示病变呈长T1信号(白箭头),略高于骨皮质信号,病变累及右侧蝶窦外上壁、眶外壁、上壁及部分额窦,右侧眶腔及蝶窦腔受压变窄。图6,MR横断面T2WI显示病变呈短T2信号信号较为均匀,眶尖脂肪信号存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历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历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诊断骨化纤维瘤的特征:多为单骨性病变,下颌骨多见(约占75%)膨胀性病变,边界清晰边缘为较厚的骨性包壳,中心为较低密度。囊变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区分困难畸形性骨炎(Paget病)的特征:有自限性,早期多表现为骨质破坏,而中、后期CT表现呈磨玻璃样改变此病多累及颞骨和颅盖骨,颅面骨少见;骨质的“棉线样”CT表现有助于Paget病的诊断。骨瘤的特征:病变为边界清晰的孤立性病变,单骨,额窦多见CT上病变呈正常骨性结构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形态较为规整血管瘤发病年龄较为广泛,幼年--老年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幼年;可于5-7岁退变而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内血管瘤多发生于30岁左右,男性较女性少见(1:2)。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或怀孕有关大体病理呈分叶状的红黑色-紫色、息肉样光滑的肿块,显微镜下病变内部可见从状或小叶状的毛细血管,周围有肉芽组织及慢性炎性细胞围绕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鼻腔阻塞,鼻出血,骨内的血管瘤可仅表现为无痛性质地坚硬的肿块手术切除后病变很少复发血管瘤-检查方法CT骨窗及软组织窗有助于显示病变骨质的改变,尤其是骨内血管瘤的骨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