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药学知识考试练习题库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导致DIC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
B、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
C、凝血因子XI被激活
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E、血管通透性增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导致DIC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出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可导致凝血因子缺乏,但不是DIC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凝血因子XIl被激活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一般不是出血的直接原因;抗凝血酶物质增加会增强抗凝作用,但不是主要导致出血的原因;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出血,但不是DIC患者出血的主要机制。
2.下列关于骨架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药物自剂型中按零级速率方式释药
B、骨架片一般有四种类型
C、本品要通过溶出度检查,有时需通过崩解度检查
D、是以一种含无毒的惰性物质作为释放阻滞剂的片剂
E、药物自骨架中释放的速度高于普通片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骨架片是以一种含无毒的惰性物质作为释放阻滞剂的片剂。骨架片主要骨架材料有不溶性骨架材料、生物溶蚀性骨架材料和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等,药物自骨架中释放的速度低于普通片,其释药一般不符合零级速率方式,骨架片一般有三种类型。本品要通过释放度检查,若药物与骨架材料不发生作用,有时也需通过崩解度检查。
3.[医院药品分类储存时,应标示醒目色标]待确定药品标示
A、黄色
B、橙色
C、绿色
D、蓝色
E、红色
正确答案:A
4.高热患者易发生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D、等渗性脱水
E、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高热患者皮肤和呼吸道水分大量蒸发,加上大量出汗等,会导致失水多于失钠,易发生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5.嘌呤、嘧啶合成需要的共同原料是
A、天冬酰胺B、一碳单位
C、甘氨酸
D、谷氨酸
E、谷氨酰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嘌呤合成的原料有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一碳单位、CO?等;嘧啶合成的原料有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等。所以嘌呤、嘧啶合成需要的共同原料是谷氨酰胺。
6.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A、蜂窝组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败血症
E、假膜性肠炎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假膜性肠炎主要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蜂窝组织炎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败血症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侵入血流并生长繁殖引起。
7.可作为油/水型乳剂的乳化剂,且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卵磷脂
B、季铵化物C、吐温类
D、肥皂类
E、司盘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吐温类是常用的油/水型乳剂的乳化剂,且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司盘类是常用的水/油型乳化剂;卵磷脂是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肥皂类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下列关于药品的给药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给药的优点是剂量准确、吸收迅速
B、口服可避免胃肠道的消化酶和酸碱的破坏,以及首过效应
C、直肠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
D、挥发性或气体药物常用舌下给药
E、局部给药时药物在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射给药的优点是剂量准确、吸收迅速,A正确;口服给药经胃肠道吸收,会受到胃肠道的消化酶和酸碱的破坏,以及首过效应,B错误;注射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直肠给药不是最常用的,C错误;挥发性或气体药物常用吸入给药,D错误;局部给药时药物在局部发挥治疗作用,E错误。
9.与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的机制有关的是
A、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B、大量胰脂肪酸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C、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D、大量组织凝血酶入血
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急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蛋白酶入血可激活凝血酶原成为凝血酶,进而激活凝血过程诱发DIC。胰脂肪酸酶、胰淀粉酶一般不会直接激活凝血酶原诱发DIC。大量组织凝血酶入血不是急性胰腺炎诱发DIC的机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不是急性胰腺炎诱发DIC的直接机制。
10.不是脂质体的特点的是
A、毒性大,使用受限制
B、能选择性地分布于某些组织和器官
C、与细胞膜结构相似
D、表面性质可改变
E、延长药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脂质体具有能选择性地分布于某些组织和器官、表面性质可改变、与细胞膜结构相似、延长药效等特点,且脂质体一般毒性较小,使用相对安全,并不存在毒性大使用受限制的情况。
1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洁净区洗衣洁具间的洁净级别要求为
A、A级
B、B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