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推拿治疗学》推拿基本常识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docx
文件大小:43.28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7.16千字
文档摘要

《推拿治疗学》推拿基本常识

第一部分单选题(20题)

1、痛经推拿治疗除一下哪一项外均是常用穴位()

A.合谷

B.血海

C.三阴交

D.气海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痛经推拿治疗常用穴位的相关知识。在痛经推拿治疗中,血海、三阴交、气海都是常用穴位。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对痛经的调理有一定作用;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能调节肝、脾、肾三经气血,对于妇科病症包括痛经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气海属任脉穴位,可起到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作用,常用于缓解痛经症状。而合谷穴主要功效为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常用于头面五官病症、外感病症等,并非痛经推拿治疗的常用穴位。所以答案选A。

2、在推拿治疗中,按拿合谷、外关具有()

A.祛风解表

B.散热通经

C.祛风宣肺

D.散寒解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为推拿治疗中按拿特定穴位的功效。在推拿治疗的相关知识体系中,按拿合谷、外关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两穴配合使用,能有效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疏散风邪、解除表证。而散热通经并非按拿合谷、外关的主要功效;祛风宣肺重在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并非此二穴的主要作用方向;散寒解表主要针对寒邪在表之证,按拿合谷、外关虽有一定解表作用,但重点在于祛风,而非单纯散寒。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A。

3、推拿,古称为()

A.按摩

B.乔摩

C.乔引

D.按杌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推拿的古称相关知识。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古代有多种不同的称呼。选项A“按摩”,是较为常见且人们熟知的推拿古称之一;选项B“乔摩”,也是古代对推拿的一种表述;选项C“乔引”同样在古代文献中作为推拿的别称存在;选项D“按杌”,同样是推拿在古代的称呼。所以本题ABCD四个选项均正确。

4、天门、攒竹的功效,正确的是()

A.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B.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C.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

D.开阳止泻、降逆止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门、攒竹的功效。选项A中,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并非天门、攒竹的典型功效,故A选项错误。选项B里,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与天门、攒竹实际的功效不匹配,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天门、攒竹具有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的功效,C选项正确。选项D,开阳止泻、降逆止呕也不是天门、攒竹的主要功效,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5、下列关于扳法的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符合关节的各自生理功能

B.扳力必须用“巧力寸劲”

C.必须听到关节弹响

D.发力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扳法注意事项的理解。选项A扳法操作需要符合关节的各自生理功能,这是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操作原则。因为人体各个关节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如果操作不符合关节生理功能,可能会对关节造成损伤,所以选项A的表述是正确的。选项B扳法强调使用“巧力寸劲”,这是扳法的关键技术要点。“巧力”意味着要巧妙运用力量,避免蛮力;“寸劲”则表示发力集中、短促且精准。这样可以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关节及周围组织的不必要损伤,因此选项B的表述无误。选项C在扳法操作中,关节弹响并非是必须出现的情况。虽然有时在扳动关节时会出现弹响,但这并不代表每次操作都一定要听到关节弹响才能说明操作有效。而且,不能单纯以听到关节弹响为目标而盲目用力,否则可能会对关节造成损伤,所以选项C表述不正确。选项D扳法发力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这是保证扳法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准确的发力时机能够更好地调整关节位置,适当的用力则可以避免因用力过大导致关节损伤或用力过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所以选项D的表述是正确的。综上,答案选C。

6、滚法时肘关节屈曲()

A.80度

B.100度

C.90度

D.120~140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滚法时肘关节的屈曲角度。在滚法操作中,正确的肘关节屈曲角度是120~140度,所以答案选D。考生需准确记忆滚法操作时各关节的动作规范和角度要求,以保证在实际应用中能正确进行操作,同时在考试中准确作答此类知识点的题目。

7、搓法操作时宜()

A.搓动速度快,向下移动慢

B.搓动速度快,向下移动快

C.搓动速度慢,向下移动快

D.搓动速度慢,向下移动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搓法操作时的速度特点。搓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一种,在操作时存在特定的速度要求。搓动速度快,能够更好地发挥搓法的作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手法的刺激效果;而向下移动慢,则可以保证在每个部位都能充分施力和发挥作用,使手法的功效得以充分体现。若搓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