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宿州市立医院招聘编外人员4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公文审核是在公文签发之前所进行的校正、修改、加工和核对的工作。关于公文审核重点,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B.行文理由是否充分
C.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是否符合规范
D.拟稿人署名是否精美
【答案】:D
【解析】公文审核是在公文签发之前所进行的校正、修改、加工和核对工作,其重点在于保证公文的内容质量、规范性和合法性等。内容符合法律法规是确保公文合法有效的基础,这是公文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所以审核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审核重点之一。行文理由充分与否关系到公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果行文理由不充分,可能导致公文的发出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行文理由是否充分也是审核重点。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符合规范能保证公文表达准确清晰,避免因这些细节问题造成误解或歧义,所以审核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是否符合规范是合理的审核重点。而拟稿人署名主要是明确责任主体,其美观程度与公文内容质量、规范性和合法性等方面并无直接关联,不属于公文审核的重点。
2、《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里的“天府之土”指的是()。
A.成都平原
B.关中平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天府之土”所指区域的了解。解答本题需结合历史背景与各平原特点进行分析。“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描述了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是成就帝业的宝地。首先看成都平原,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在古代,这里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因此被称为“天府之国”。从历史上看,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前,曾被封为汉王,以巴蜀地区为根据地,而成都平原正是巴蜀地区的核心区域,他凭借当地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地理条件,最终成就帝业,所以“天府之土”指成都平原的说法合理。再看关中平原,它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在古代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和政治中心之一,但在史料记载中,“天府之土”通常不是用来特指关中平原,且汉高祖虽有关中作为根据地一部分,但题干明确提到“益州”,益州主要指今四川、重庆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和关中地理位置不符。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它的开发主要是近现代的事情,在古代时期并非像成都平原那样被称为“天府之土”,且与“益州”所指区域相差甚远。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密集区,但同样在历史记载中未被称为“天府之土”,和“益州”关联不大。综上,答案是成都平原。
3、下列对“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上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航天员将有一定质量的小球拉升到一定位置后放手,小球不会出现地面
B.航天员看到的太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
C.航天员长时间处于失重状态会造成人体心血管失调、骨丢失和肌肉萎缩
D.航天员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
【答案】:A
【解析】“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处于失重状态,放手小球会悬浮。太空无大气散射所以是黑色,失重会引发身体不良症状,“天宫一号”绕地快,每天能看16次日出日落,因此说法错误的是小球情况。
4、下列情景可能发生的是()。
A.张骞将蔡侯纸传播到西域
B.玄奘通过活字印刷术传播佛经
C.鉴真东渡日本时携带玉米做的食品
D.郑和利用指南针七下西洋
【答案】:D
【解析】本题可依据各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物出现的时间,判断情景是否可能发生。首先来看第一个情景,蔡侯纸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的纸张,而张骞是西汉时期人物,西汉早于东汉,在张骞所处时代蔡侯纸尚未出现,所以张骞不可能将蔡侯纸传播到西域。接着看第二个情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玄奘是唐代高僧,唐代早于北宋,也就是说在玄奘所处时代活字印刷术还未发明,因此玄奘不可能通过活字印刷术传播佛经。再看第三个情景,玉米是在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的,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唐朝早于明朝,在鉴真所处时代玉米尚未传入中国,所以鉴真东渡日本时不可能携带玉米做的食品。最后看第四个情景,指南针在北宋时期开始应用于航海,郑和七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明朝晚于北宋,所以郑和利用指南针七下西洋是可能发生的。综上,符合题意的情景是郑和利用指南针七下西洋。
5、赵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于2016年2月经单位聘用至管理岗位九级。2018年3月,赵某受到记过处分。关于聘用单位的做法,正确的是()。
A.自行决定处分结果,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B.确定赵某2018年年度考核为合格等次
C.2019年2月,聘用赵某为管理岗位八级
D.2019年6月,赵某再次受到记过处分,第二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