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衰弱护理管理专家共识
与骨科临床护理实践
目录
CONTENTS
01背景
02相关因素
03评估
04干预策略
05干预措施
06总结
第一部分
背景
背景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高、预后差,严
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而衰弱老年人群由于肌力下降、骨量流失,更
容易发生跌倒和低能量创伤性老年髋部骨折。髋部骨折诱发并发症、失能及死亡等负性事件,形成恶
性循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对于
目前,国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衰弱的关注度不高,缺乏动态评估、预防和干预的具体、可操作
的流程和标准。本共识在以往基础上聚焦老年髋部骨折人群中衰弱的关键问题,通过临床实践进行
科学论证,为老年髋部骨折临床实践中衰弱的识别和优化衰弱干预策略提供指导意见。
背景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衰弱的流行病学特征
由于目前尚未有标准化的衰弱诊断标准,故已有研究中使用不同评估工具报道衰弱的患病率不尽相同。研究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前衰弱的检出率22.4%-80.7%,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群。有35%-65%
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衰弱。
背景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衰弱对术后结局的影响
衰弱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不良健康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并发症、死亡、再入院、功能恢复不良等。
衰弱增加了患者对并发症的易感性,老年髋部骨折衰弱患者发生任何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心血管事件(OR=2.89)、血栓风险(OR=1.38)、感染风险(OR=1.97)、谵妄风险(OR=9.07)等。与非衰弱患者相比,衰弱患者的全因病死亡率更高(OR=1.87)。
术前衰弱与老年髋部骨折住院病死率、术后30d、6个月、1年病死率相关;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后的病死率受衰弱影响最大。在非衰弱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后1年的病死率为10%;而伴有衰弱的患者中,术后1年病死率高达50%。衰弱与再入院风险增加相关。衰弱影响老年患者健康维持时间。衰弱老年患者6个月内发生与创伤相关的再入院是非衰弱患者的1.4倍。衰弱是功能独立性恢复不良及无法恢复到骨折前活动能力的最强独立预测因子。
第二部分
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
1.患者特异性因素2.髋部骨折疾病相关因素
1.患者特异性因素
2.髋部骨折疾病相关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
增龄:在衰弱进展的相关因素中,年龄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生理功能储备下降,易损性增加,衰弱患病率随之升高。
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
能下降通常被认为是衰弱的特征性因素,也是促成因素。认知功能下降可能是衰弱与髋部骨折之间的联系。
营养状态:营养不良是衰弱的“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7%-
26%。发生髋部骨折后由于创伤和手术引起的炎症状态、纳差、二便变化等原因进食减少,加重营养不良风险。
谵妄:衰弱是术后谵妄的诱发因素,而谵妄加剧了衰弱对患者结局的负面影响。延迟活动:术后下地时间、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越晚,发生衰弱的风险越高。
相关因素
1.患者特异性因素
1.患者特异性因素
2.髋部骨折疾病相关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
01
创伤和手术
髋部骨折和手术本身作为强烈应激源,打破躯体稳态系
统,使内分泌、代谢功能及免疫系统失调,严重消耗了老年患者的生理储备,介导了衰弱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
衰弱及其伴随的机制,如不活
动、力量下降和体重减轻,会
加速骨质疏松及髋部骨折的发
生。骨质疏松症最终可导致多
种功能的退化,包括移动性、力量、平衡、认知、运动处理、
营养和耐力,是老年人发生衰
弱和髋部骨折的主要风险因素。
03
共病状况
多种基础疾病在老年髋部骨折
患者中衰弱患病率更高。基础
疾病叠加加速了老年机体生理
储备消耗,呈慢性消耗状态,
更容易发生衰弱。其中糖尿病
和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相
关性,故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
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为15.1%
46.3%。
相关因素
1.患者特异性因素
2.髋部骨折疾病相关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
01
02
03
社会支持
是重要的促成因素。经济或文化水平低、独居或丧偶、社会支持差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衰弱。
情志因素
孤独和社交孤立已被证明与衰弱相关。社交孤立、寂寞、缺乏活力都能增加衰弱风险和衰弱进展。
心理因素
抑郁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症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偏高,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