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汇报人:xxx2025-05-01
目录CONTENTS02术前护理干预措施病例概述与护理背景01术中护理配合要点03护理效果与经验总结05术后护理与康复管理04
PART病例概述与护理背景01
患者为68岁男性,年龄因素导致机体代谢能力下降、组织修复缓慢,增加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概率。高龄患者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合并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有10年2型糖尿病史,术前空腹血糖波动在8-12mmol/L,存在伤口愈合延迟、感染风险升高等问题。高血压病史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长期服用降压药,术中血压控制难度大,需警惕心脑血管意外。
腰椎椎管狭窄症与糖尿病的临床关联性微循环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可加重椎管狭窄区域的缺血,导致神经根受压症状(如间歇性跛行)进一步恶化。感染风险叠加疼痛管理复杂化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感染,而腰椎手术切口深、暴露时间长,需严格监测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切口渗出情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掩盖腰椎疾病的典型疼痛症状,需结合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综合评估。123
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与挑战血糖精准调控体位与伤口护理多学科协作并发症预防术前通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7-10mmol/L;术后每2小时监测指尖血糖,避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联合内分泌科、麻醉科制定个体化方案,如选择对糖代谢影响小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替代七氟醚)。术后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脊柱扭曲,同时使用负压引流装置减少血肿形成;糖尿病伤口需每日换药并观察肉芽生长情况。重点防范深静脉血栓(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期间加强会阴消毒)及压疮(使用凝胶减压垫)。
PART术前护理干预措施02
向患者详细解释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机制、手术必要性及预期效果,结合糖尿病对手术的影响(如伤口愈合延迟、感染风险增加),使用通俗语言配合图文资料,消除认知误区。重点强调血糖控制与术后恢复的关联性。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疾病知识宣教通过倾听患者主诉,识别其焦虑来源(如对麻醉风险的恐惧、术后瘫痪担忧),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正向思维。可邀请术后康复良好的同病例患者现身说法,增强信心。情绪疏导指导家属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如协助翻身、血糖监测),同时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建立家庭-医护协作的支持体系。家属参与支持
体位训练演示便盆使用技巧,强调术后卧床期间保持会阴清洁的方法(如温水擦洗、使用尿垫),预防尿路感染。对男性患者可提供尿壶适应性练习。床上排泄训练呼吸功能锻炼教导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法(双手按压切口减轻疼痛),每日3组、每组10次,增强肺通气能力,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术前3天开始俯卧位训练,垫软枕于胸腹部减轻压迫,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逐步延长至每次2小时,模拟术中体位要求。同步指导术中配合要点(如避免突然移动)。适应性训练
动态血糖监测术前3天采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或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三餐前/后+睡前),目标空腹血糖4.4-7.8mmol/L、餐后10mmol/L。对波动大者调整胰岛素泵基础率或改用短效胰岛素。血糖与血压管理药物调整方案术前48小时停用二甲双胍(防乳酸酸中毒),磺脲类药术前24小时停用(防低血糖)。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术晨给予半量中效胰岛素,术中静脉输注葡萄糖-胰岛素-钾(GIK)液。血压控制策略每日早晚监测并记录,目标值140/90mmHg。对合并肾病患者限制钠盐摄入,避免术前紧张导致的应激性高血压,必要时联合心血管科会诊调整降压药。
PART术中护理配合要点03
手术体位摆放与保护俯卧位标准化管理糖尿病体位适应体位并发症预防患者取俯卧位时需使用专用脊柱手术支架,头部置于凝胶头圈中保持颈部中立位,胸腹部悬空避免受压,确保呼吸通畅。双上肢屈曲90°置于托手板上,膝关节及足踝部垫软枕防止神经压迫,每30分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术中重点保护骨突部位(如髂前上棘、肩胛骨),贴减压敷料预防压疮;调整手术床角度使腰椎后凸,充分暴露术野,同时避免过度牵拉导致神经损伤或术后腰痛加重。合并糖尿病患者需缩短俯卧位时间(控制在3小时内),术中定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生命体征监测动态血压调控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维持收缩压波动范围在基础值±20mmHg内,避免血压骤升导致术野出血或骤降引发脑灌注不足。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泵注硝酸甘油或尼卡地平,每15分钟记录血压变化趋势。血糖实时干预循环与氧合管理术中每1小时监测指尖血糖,目标值控制在6-10mmol/L。若血糖11.1mmol/L,静脉输注短效胰岛素(0.05U/kg/h)并调整输注速度;低血糖时立即给予50%葡萄糖20ml静推。持续心电监护关注ST段变化,SpO?维持在95%以上,必要时行血气分析调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