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医药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800字.docx
文件大小:22.5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5.51千字
文档摘要

医药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技术创新理论

人们对创新的理解最主要是从技术和经济结合的角度,有关技术创新理论是由Schumpeter于《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系统提出的。他指出,社会上存在着潜在的利益,通过创新可以获取这种利益。“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创新一般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制造新的产品1.采用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4.获得新的供应商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同时,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其核心职能是是否能够执行这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基于熊彼特对于创新的学说,不同的经济学家进行了讨论,并衍生出了后续的相关学说,本文在此进行简单介绍。

1. 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

索洛以Y=aF(K,L)的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源泉一方面是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因要素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水平效应”的经济增长。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把技术创新理解为要素技术水平提高。

罗默(1990)用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解释了经济的增长,专业知识在经济体系的内部产生作用,为个别企业来带垄断利润,从而进一步为其提供了RD的资本和内生动力。原研药与技术的特征类似,都是一种公共品,需要大量的资本、人力和时间的投入才能产出一项技术,但复制它的成本低。以此理论我们可以解释中国药企在技术创新的早期专注于仿制药的复制而非原研药开发的原因。

1. 技术创新的新熊彼特学派

新熊彼特学派在旧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决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垄断、竞争和企业规模。技术创新是由于对有限资源竞争衍生出的必然行为,企业规模则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市场前景的大小,垄断程度则决定了市场控制力和技术创新的持久获益。

3. 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学派

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在1971年出版的《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制度创新理论。说明了合理的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4. 技术创新的国家创新系统学派

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则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家的行为造成的,而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国家创新系统是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行为主体、关系网络和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系。他认为需要有必要的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网络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1.2过往相关研究进展

针对本文采用的不同影响因素,过往有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的因素及企业表现进行了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方法、模型及路径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Symeonidis(1996)以熊彼特为理论基础,对创新行为、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进行OLS回归,发现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即使计入沉没成本,企业规模与创新行为出现正相关关系;Arvanitis(1997)以公司规模为解释变量,在附加考虑企业规模与RD投入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瑞士工业制造业与企业规模的关系,没有发现瑞士制造业创新活动存在规模经济的证据;余永泽(2009)使用两阶段DEA模型,发现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积极影响;

陈志勇(2006)以2004年新成立的中小企业板3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公开发布的研发投入数据,从成长性、盈利能力等方面对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丁金金与张峥(2021)以A股制造业470家上市企业2014-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发现研发投入对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发挥了中介效用;马亮与郑亚萍(2019)通过面板基本回归和门槛回归法对17个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面高技术RD投入强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呈现除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

W.Schults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徐宁,吴创(2015)用我国民营中小上市公司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证明薪酬激励强度与中小上市公司的内部进行自主研发路径选择倾向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肖文与林高榜(2014)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发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支持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无益。

针对具体的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也有相当的中外学者对该方面进行了钻研。W.Mitchell(1995)等发现日本医药制药业中,企业的盈利水平与创新投入正相关,而与企业规模无显著相关性;Pla-Barber(2007)等通过研究法国的生物技术公司,表明公司规模与技术创新无显著相关性,而技术创新与出口强度呈现很强的正相关。

邹鲜红(2010)基于Malmquist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