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烟雾病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pptx
文件大小:4.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3.11千字
文档摘要

烟雾病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06

特殊场景与进展

目录

01

疾病概述与病理特征

02

术前评估与诊断标准

03

麻醉风险评估

04

麻醉管理核心策略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疾病概述与病理特征

烟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01

烟雾病定义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征。

02

发病机制

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机制、感染等因素有关。

脑血管造影典型表现

脑血管造影表现

烟雾病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形似烟雾。

01

脑血管造影分期

烟雾病脑血管造影可分为六期,每期都有不同的造影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02

神经功能缺损分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可表现为短暂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失语等,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后遗症。

脑梗死

脑出血

可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是烟雾病最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类型。

较少见,但也可发生于烟雾病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

2

3

02

术前评估与诊断标准

烟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颈动脉、脑动脉和烟雾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对烟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学检查选择(DSA/MRI)

可显示烟雾病患者的脑实质、脑血流灌注和脑血管病变情况,对烟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无辐射、无创。

MRI(磁共振成像)

可反映脑电活动的变化,有助于评估脑功能状态。

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

脑电图(EEG)

通过测量脑血流量,可了解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对烟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脑血流量测定(CBF)

通过刺激或药物诱发脑血管扩张或收缩,观察脑血管的反应性,可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

脑血管反应性测定

合并症筛查要点

合并症筛查要点

颅内动脉瘤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畸形

其他合并症

烟雾病患者常伴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致脑出血,需积极筛查并处理。

烟雾病患者可能合并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瘘等,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烟雾病患者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需评估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烟雾病患者还可能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等疾病,需全面筛查,为手术和麻醉做好准备。

03

麻醉风险评估

脑血管储备能力分析

脑血管造影检查

了解烟雾病患者脑部血管形态及储备能力,为手术麻醉提供重要参考。

脑血流储备指数(CVR)评估

术前神经功能评估

通过CVR评估脑血管储备能力,预测脑缺血风险。

全面了解患者神经系统状况,预测手术及麻醉对脑功能的影响。

1

2

3

麻醉药物对脑代谢影响

选择对脑代谢影响小、易于调控且能维持脑灌注的麻醉药物。

麻醉药选择

避免过深或过浅的麻醉,以免对脑神经产生不良影响。

麻醉深度控制

采用低温、药物等脑保护措施,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损伤。

术中脑保护策略

术中血压调控目标

个体化血压调控

根据患者基础血压、手术部位及术中情况,制定个体化血压调控目标。

01

维持脑灌注压

在血压调控过程中,确保脑灌注压不低于正常水平,避免脑缺血。

02

血压波动控制

避免血压剧烈波动,以免引起脑血流不稳定,增加手术风险。

03

04

麻醉管理核心策略

诱导期血流稳定性控制

麻醉深度监测

药物选择

血流动力学监测

平稳诱导

使用BIS、AEP等监测指标,确保麻醉深度适中,避免过深或过浅。

使用动脉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监测手段,实时掌握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

选用对脑血流影响小的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等,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压波动或脑血管收缩的药物。

缓慢给药,使患者平稳过渡到麻醉状态,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通气参数与二氧化碳管理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体重、性别、体位等设定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呼比,确保通气量充足。

02

04

03

01

二氧化碳水平管理

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低二氧化碳血症或高二氧化碳血症对脑血流和颅内压的影响。

呼吸监测

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通气效果,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气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防止呼吸道梗阻。

体温与容量平衡维护

体温监测

使用肛温、食管温等核心体温监测方法,确保体温准确反映患者实际体温。

01

02

03

04

保温措施

使用保温毯、输液加温器等设备,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容量监测与补充

实时监测患者血容量变化,根据失血情况、尿量等及时补充血容量,避免低血容量对脑灌注的影响。

液体种类选择

选用对脑功能影响小的液体,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