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设计
课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诸如系鞋带、叠衣服、整理书桌等,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正确使用常见家电,学会制作简单饭菜,具备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
3.通过开展系鞋带比赛、叠衣服比赛等课堂活动,以及回家整理房间、刷洗碗筷等亲子实践,学会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升思考交流能力,引导探索在现代化生活中锻炼自我的机会,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培养责任感与独立意识,克服依赖心理。?
重点
1.掌握系鞋带、叠衣服、整理书桌和房间、使用家电、制作简单饭菜等基本生活技能,通过课堂实操与课后实践,确保能够熟练运用。?
2.借助贝贝的故事和相关讨论,深刻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培养独立处理生活事务的意识,主动参与自理活动。
难点
1.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父母的习惯,引导从内心认同并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承担责任。?
2.引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锻炼契机,让自理意识和能力伴随成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叠裤子和叠上衣的方法
视频里的小朋友叠衣服的动作多熟练!是不是很厉害?相信大家也想拥有这样的本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堂课,一起学习做自理自立的学生
出示课题。
欣赏视频、思考。
通过欣赏视频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
1.阅读贝贝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
(1)贝贝为什么会被送去全封闭夏令营?
(2)贝贝在夏令营第一天出早操时发生了什么事?
(3)贝贝在夏令营中有哪些转变?
(4)贝贝在叠被子比赛获奖后有什么想法?
小结:(1)因为贝贝从小娇生惯养,不会收拾书包、洗衣服,连扣子都要妈妈帮着扣,什么都让妈妈操心。为了锻炼她,爸爸妈妈决定把她送到全封闭夏令营。
(2)贝贝出门太着急,穿了一只白色、一只粉色的袜子,同学们看到后哈哈大笑,贝贝因此在夏令营出名了。
(3)贝贝下定决心不再被同学笑话,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会了自己叠被子、洗衣服、整理东西。还在全营叠被子比赛中获奖,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带来的成就感。
(4)贝贝高兴极了,心里想着原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感觉这么棒。
(二)心灵港湾
1.为什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起来并不容易?
从牙牙学语到上学,我们习惯了长辈为自己准备好一切,这种长期形成的依赖习惯,使得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得困难。
2.贝贝在夏令营收获了什么,让她真正快乐起来?
贝贝在夏令营不仅学会了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了把自己事情做好的独立意识,这种意识让她真正快乐起来。
3.一直依赖父母,长大后会面临什么问题?
当我们长大,父母逐渐变老,若仍过度依赖父母,在父母需要照顾时,我们可能缺乏相应能力,难以应对生活的责任。
4.小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我独立意识?
小学生应认识到自己随年龄增长,需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培养独立意识。
(三)活动在线
活动一比一比
1.看一看全班同学中,哪位同学的书桌最整齐。
出示照片。
2.每小队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系鞋带比赛,看哪位同学系的鞋带又好又快。
出示照片。
3.每小队推选一名代表,参加叠衣服比赛,看谁最会叠衣服。
出示照片。
活动二小组讨论
1.你认为你现在学会自己做哪些事情了?
穿衣服、整理书包、独立完成作业等
2.现在很多事情都不用人工来做了,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包书皮有方便耐用的塑料书皮,小学生可以寻找哪些锻炼自己的机会呢?
如帮助父母晾衣服、在洗碗机清洗后整理餐具、参与家庭购物并帮忙提重物等。
3.假如你的妈妈说你太小,学习要紧,不让你扫地和洗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学生1:妈妈,我知道您是担心我太小,怕我累着,想让我专心学习,您对我真好!不过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啦,我能做好扫地和洗碗这些小事情的。
学生2:您看,在学校里老师都夸我动手能力变强了,扫地的时候我能把灰尘都聚到一起,洗碗的时候我也能洗得干干净净的。而且做这些家务也是一种学习呀,能让我学会怎么照顾自己,还能让我更有责任心呢。
学生3:等我做完作业再扫地洗碗,不会耽误学习的。您就让我试试吧,要是我做得不好,您再教教我,好吗?
4.假如周末爸爸妈妈不在家,冰箱里也没有任何食物,你的肚子饿了,你能想到哪些办法?
煮泡面、用微波炉加热面包、外出购买食物等。
活动三比一比
1.书包整理大比拼
每位同学整理自己的书包,将书本、文具分类摆放整齐,看谁整理得最快速且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