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模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20题)
1、小儿较适合的手法是()
A.滚法
B.拿法
C.捏法
D.水底捞月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小儿较适合的手法。选项A,滚法是用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一般多用于成人,并非小儿较适合的手法,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拿法是以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做持续的揉捏动作,常用于肌肉丰厚处,对于小儿来说该手法力度相对较大,不是最适合小儿的手法,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捏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将肌肤提起,有三指捏法和五指捏法,虽然捏法也可用于小儿推拿,但不是本题所要求的最具代表性适合小儿的手法,所以C选项错误。选项D,水底捞月法是小儿推拿特定手法之一,是以左手握住小儿手指,右手食、中指固定小儿掌心,拇指自小儿小指根起,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拇指根,再返回至小天心,旋推如捞物状,该手法具有清热凉血、宁心除烦等功效,十分适合小儿,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D。
2、双下肢肌力减弱见于哪种类型的颈椎病()
A.混合型
B.椎动脉型
C.脊髓型
D.颈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类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下面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选项A:混合型颈椎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颈椎病同时存在的情况,其症状较为复杂多样,并非以双下肢肌力减弱为典型表现。-选项B: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常出现头晕、恶心、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双下肢肌力减弱。-选项C: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或压迫供应脊髓的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可表现为下肢麻木、沉重,行走不稳,双下肢肌力减弱等,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所以双下肢肌力减弱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该选项正确。-选项D:颈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一般不会出现双下肢肌力减弱的表现。综上,答案选C。
3、正常腰椎前屈可达()
A.80°~90°
B.90°~100°
C.70°~80°
D.70°~90°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正常腰椎前屈的活动范围知识。在人体生理结构及运动功能中,正常腰椎前屈的角度范围是相对固定的医学标准知识。选项A中80°-90°是符合正常腰椎前屈角度范围这一医学常识的准确表述。选项B的90°-100°,角度范围超出了正常腰椎前屈所能达到的程度;选项C的70°-80°,下限角度低于正常腰椎前屈角度范围;选项D的70°-90°,下限的70°也不在正常的腰椎前屈角度标准内。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
4、下列哪项不属于滚法的动作要领()
A.吸定
B.移动
C.沉肩
D.掌虚
【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滚法动作要领的掌握情况。滚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一种,其动作要领包含多个关键方面。选项A“吸定”,是滚法的重要动作要领之一。在操作滚法时,着力点要相对固定在治疗部位上,通过吸定来保证手法操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进而有效发挥手法的治疗作用。选项B“移动”,也是滚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滚法通常需要在身体的一定部位进行滚动移动,以扩大治疗范围,使手法能够作用于更广泛的区域,满足不同部位的治疗需求。选项C“沉肩”,是确保滚法操作规范和达到良好效果的必要要求。沉肩能使肩部肌肉放松,保证上肢力量的有效传递,有利于手法的顺利施展,增强手法的稳定性和力量。选项D“掌虚”,它并非滚法的动作要领。掌虚主要与其他一些推拿手法相关,在滚法中并没有“掌虚”这一特定要求。综上,不属于滚法动作要领的是掌虚,本题正确答案为D。
5、推拿意外发生的原因是()
A.诊断不明确或误诊
B.对疾病机理和手法作用原理缺乏认识
C.手法操作或手法选用不当
D.未注意推拿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答案】: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推拿意外发生的原因。下面对各选项逐一分析:-A选项:诊断不明确或误诊是推拿意外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医生在进行推拿治疗前,没有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就可能采取不恰当的推拿方法,从而引发意外情况。例如,将骨折误诊为普通的肌肉劳损而进行推拿,可能会加重骨折的损伤。所以A选项符合要求。-B选项:对疾病机理和手法作用原理缺乏认识也容易导致推拿意外。只有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才能准确地运用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若对这些知识掌握不足,就可能错误使用手法,不但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B选项也是推拿意外发生的原因之一。-C选项:手法操作或手法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