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医学继续教育-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下列做法不会加大传染病传播范围的是()。
A、病人或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病,造成他人感染
B、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
C、主动接受治疗,实施隔离
D、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2.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国家领导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专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
3.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主要是()。
A、预测所依据的资料信息的准确性
B、预测所依据的手段的先进性
C、预测所使用的方法技术的适宜性
D、预测所依据的设备的有效性
4.法律规范的()是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主要特征,是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正常运行和社会成员安居乐业提供保证的主要特征。
A、延续性
B、概括性
C、强制性
D、稳定性
5.下列选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特点的是()。
A、强制性
B、自愿性
C、规范性
D、概括性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
A、破坏性
B、传染性
C、不可预测性
D、隐蔽性
7.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要遵循直觉第一的原则,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正确的解决。
8.及时治疗是最人道、最主动地防治疾病的方针。
9.应急法律法规只有符合客观事物的(),才能保持其稳定性。
A、基本特性
B、科学规律
C、发展规律
D、发展变化
10.北京市SARS年龄别病死率最高的是()。
A、0-14岁
B、20-29岁
C、50-59岁
D、70-79岁
11.用橙色来表示的是()级公共危机事件。
A、1
B、2
C、3
D、4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控体系包括()。
A、医疗救助机构
B、卫生应急指挥部
C、疫情控制机构
D、卫生教育机构
13.以下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项目是()。
A、无论什么传染病,人类感染病原体后都有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两种表现
B、隐性感染者就成为病人
C、隐性感染者则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
D、两种感染表现的人显性感染者就是疾病传播的传染源
14.食物中毒血液样本采样应该()。
A、无菌穿刺取静脉血3—5mL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B、无菌穿刺取静脉血2—3mL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C、无菌穿刺取动脉血3—5mL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D、无菌穿刺取动脉血2—3mL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15.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支持、组织支持、道德支持等各个方面,是保证法律政策畅行无阻、令行禁止的基本条件。
A、科学技术支持
B、信念支持
C、行为支持
D、舆论支持
16.()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利用工资、奖金、实物的奖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法。
A、物质奖励
B、精神奖励
C、物质利益
D、精神利益
17.预防医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形成来源于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
18.对被封存的食品、食品用工具和用具及有关生产经营场所,应当在封存之日起()内完成检验或卫生学评价工作。
A、五日
B、十日
C、十五日
D、三十日
19.必须通过()把广大公众发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组织广大公众开展群防群控,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A、健康教育
B、爱国卫生运动
C、加强宣传
D、深入社区
20.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物的管理。
21.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设置以及国家机关应急职权的行使,首先必须与危机事件的种类相适应。也就是说,()是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