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常规
Q
目录
·危重患者概述
·基础护理原则
·常规护理操作
·特殊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康复期护理指导
巨
01
危重患者概述
定义
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
生生命危险的患者。他们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和护理,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特点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需要多学科协作;同时,他们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繁重和复杂。
定义与特点
身分
急性心肌梗死
重度创伤
呼吸衰竭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
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表
现为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由于外力作用导致身体zu织器guan严重损
伤,表现为出血、休克、昏迷等症状。
常见危重病症
提供心理支持
危重患者及其家属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
体征、意识状态、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危重患者往往存在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风险,护理人员
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或机械通气支持。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理重要性
02
基础护理原则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定期为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适当体位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床头高度,保持患者舒适体位。
氧气疗法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吸氧,改善缺氧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容量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速度和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
维持循环稳定
对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
支持,满足机体能量和
营养需求。
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
案。
确保营养与水分供给
肠外营养支持
01
加强口腔护理
定期为患者清洁口腔,预防口
腔感染。
深静脉血栓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采取药物和机
械性预防措施,预防深静脉血
栓形成。
导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保持导管通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预防
压疮和皮肤感染。
预防并发症发生
03
常规护理操作
心率、心律监测
定时测量患者心率,注意心律是否规整。
呼吸监测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患者体温,注意有无发热或低温现象。
血压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注意有无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
定时测量患者血压,注意有无
高血压或低血压情况。
标识清晰明确
对各类导管进行明确标识,注明名
称、置入时间、更换时间等信息,
便于医护人员识别和管理。
预防感染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管和引流袋,保持ju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各类导管护理
确保患者身上的各类导管(如尿
管、胃管、引流管等)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或受压。
管道护理及标识管理
皮肤护理与压疮预防
尿液观察
观察患者尿液颜色、性状和量,注意有无血尿、蛋白尿等异常情况。
记录准确及时
对患者的排泄物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粪便观察
观察患者粪便颜色、性状和量,注意有无便血、腹泻或便秘等异常情况。
异常情况处理
发现患者排泄物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排泄物观察及记录
04
特殊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行状态,及时调整参数以适应患者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
采取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撤机前准备
定期吸痰、湿化气道,防止分泌物堵塞。
监测呼吸机参数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
评估患者自主呼吸能力,逐步调整呼吸机参数,为撤机做好准备。
保持呼吸道通畅
镇痛药物使用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并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疼痛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知识教育,提高他们
对疼痛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疼痛评估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
度和性质。
非药物镇痛措施
采取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