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试.doc
文件大小:42.04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8.94千字
文档摘要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单选题2.多选题4.综合题

单项选择题

1.研究性别(男、女)与购房区域(城区、郊区)选择之间的关系,应该使用()。(2018年)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φ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积差相关适用于测量数据,即两个相关的变量是正态的连续变量;等级相关适用于顺序数据,也对称名数据、不是正态分布的等距和等比数据也适用;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两列变量中一列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而且总体分布为正态,另一列变量是真正的二分变量的数据资料;二列相关适用于两列变量都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而且总体分布为正态,但其中一列变量被人为划分为二分变量的数据资料;φ相关适用于当两列变量都是二分变量,无论是真正的二分变量还是人为的二分变量。题中性别(男、女)和购房区域(城区、郊区)两个变量是真正二分的称名变量,故选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统计中的易考点和易混淆点,考生注意各相关的适用条件。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下表是一次大规模考试中一道单项选择题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样本总人数为2320人,分成五组,每组464人。该选择题满分2分,正确答案为D。

2.所有考生在该选择题上得分的平均分是()。(2016年)

A.0.3

B.0.5

C.1.0

D.1.2

正确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得知,该题满分为2分,D选项的通过率为0.5,就是正好有一半人选对,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因此所有考生的平均分就为1分。本题需考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并灵活运用。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3.该题目得分的标准差为()。(2016年)

A.0.3

B.0.5

C.0.8

D.1.00

正确答案:D

解析:标准差的公式是s=,题中总共有2320人,即2320个数据。从上题已知平均分是1,有1160人的得分是0分,1160人的得分是2分,将其带入,可得标准差为1。本题需考生熟记方差的公式,并具备计算的能力。标准差与方差是考试高频考点,需考生牢牢掌握。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4.有一组数据:2,3,4,5,6,7,8。该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5和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31,再乘以2,那么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2013年)

A.8,2

B.8,5

C.16,4

D.16,10

正确答案:C

解析: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一个常数,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每个数据都乘以一个常数,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这个常数。题中,每个数据加3除以2,新的平均数就是16。每一个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不变,而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则所得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新的标准差为2乘以2,为4。本题需要考生对平均数和标准差的特征要牢记。考查难度不大,但需考生理解记忆。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5.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计算出与学生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统计量是()。(2010年)

A.百分等级

B.Z分数

C.T分数

D.频次

正确答案:A

解析: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位置量数,它根据分布中某一原始分数,求这个原始分数在分布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因此,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将累加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再将之转换为百分数,就可以快速算出原始分数对应的百分等级。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T分数是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的分数。即这一词最早由麦柯尔于1939年提出,是为了纪念推孟和桑代克对智力测验,尤其是提出智商这一概念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频次就是说的频率和次数。从含义中可以看出能累加的只有百分等级。本题需要考生对各种分数的含义理解。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6.假设正常人情绪稳定性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某研究者拟根据3000正常人的情绪稳定性数据制定95%正常值范围,但计算时用了求99%置信区间的公式,产生的结果是()。(2018年)

A.提高了精确度

B.降低了精确度

C.该指标异常者容易被判为正常

D.该指标正常者容易被判为异常

正确答案:C

解析:影响置信区间的因素有样本数量和置信度。当样本数量固定时,置信度变大,置信区间将会变宽,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把不该属于该区间的数据纳入进去。把95%误用成99%,就是提高了置信度,拓宽了正常值的范围,即把异常值判定为正常。考生注意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公式。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7.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检验及解释率的计算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