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完形心理学美学.pdf
文件大小:241.8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5.6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二十章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如果说,注重心理学研究是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鲜明特点的话,那么,这一特点

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因为该派美学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著名

心理学家,而且更因为他们都十分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系列美学基本问

题,并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自从上世纪下半叶费希纳开创了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法以来,效法者蜂起。影响之大,

至今不绝。现代西方美学对审美经验的重视,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心理学美学构成了现代

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异军突起,直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

理论分析美学和艺术问题,成为本世纪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美学流派中的一个(另一个是

精神分析学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诞生在德国,作为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诞生有着鲜明的针对

性,即针对以冯德(WilhehnWundt.1832--1920)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

学从心理化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各种心理复合体的构造,即

分析研究构成各种心理复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原素构成心理复合体的方式和规律。格式

塔心理学坚决反对这种把整体肢解开来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嘲笑构造主义心理学是“砖块和

灰泥的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是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相联系的。本世纪初,在物理

学中,“场”这一概念的发展和“相对论”的创立,给予传统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念以沉

重打击,构造主义心理学也就更显得陈腐落后了。在这一具体历史条件下,以维台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柯勒(耐蛾Kohler,1887一1967)、考夫卡等人为代表的一批

心理学家就以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引进现代物

理学的“场”概念,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坚决反对元素分析,

高度强调整体组织。它的一个核心论点便是“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另一个基本特点则是

引用现代物理学中的“场”、“力”等重要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问题。格式塔心

理学的这些基本特点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格式塔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

它的含义“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①。实际上,格式塔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有

机整体性。首先提出“格式塔性”(Gestal叩al菇t)概念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艾伦费尔斯

(Qlristi锄咖Ehrenfels①,他在1890年所写的论格式塔性一文中,根

据康德的“知觉动作的完整性”概念和马赫的“客体的位移不会使知觉改变”的思想,通过

对一组旋律的分析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旋律在知觉上的特性,不能由各个别音调的知

觉特性在理论上相加而成。他强调指出,格式塔的知觉并不决定于具体的感觉元素,而是决

定于感觉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全面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建立起一个别具一

格的心理学美学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维台默、柯勒和考夫卡。在这三位心理学家中,只有考

夫卡较为系统地研究过艺术心理学问题。而维台默在论述自己的心理学理论时,对于电影、

音乐等艺术中包含的格式塔性问题略有涉及,柯勒也只是在问世于1938年的价值在实际世

界中的地位一文中,在论及价值理论时谈到审美价值问题。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格式塔心

理学美学的创始人,主要是因为不论是在对艺术心理学的较为系统的研究中,还是在对审美

价值等问题的偶尔涉猎中,他们都已自觉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美学问题,为格式塔心理

学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是鲁道夫。阿恩海姆。他在现代西方美学史

1954年出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通过对视觉艺术的深入研究;系统地阐述了格式塔心

理学美学的主要理论,从而使该书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扛鼎之作。

奥地利艺术理论家埃伦茨韦格和美国音乐学家迈耶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重要理论

家。他们进一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艺术家的心理,

推动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深入发展。而且,在他们两人的美学理论中,明显地具有融合其

他流派美学观点的倾向。例如,埃伦茨韦格引进了精神分析学美学的某些重要观点,迈耶也

致力于把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与信息论美学融合起来,从而拓展了该派美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考夫卡的“完形”理论

考夫卡是德国心理学家。他出生于柏林,曾就学于柏林大学。他和维台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