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29.02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6.87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种不属于特种作业?()

A.电工作业

B.高处作业

C.木工作业

D.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答案:C。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生命健康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电工作业、高处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都属于特种作业范畴,而木工作业通常不属于特种作业。

2.火灾发生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乘坐电梯逃生

C.从安全出口逃离

D.低姿前行

答案:B。在火灾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因断电而停止运行,将人困在电梯内,而且电梯井会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烟雾和热气的上升,危及生命安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部分烟雾,从安全出口逃离是正确的逃生方式,低姿前行能减少烟雾吸入。

3.安全色中,红色表示()。

A.禁止

B.警告

C.指令

D.提示

答案:A。安全色的含义规定,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消防和危险的意思;黄色表示注意、警告;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

4.安全帽的有效期从产品制造完成之日起计算,塑料帽、纸胶帽不超过()。

A.1.5年

B.2年

C.2.5年

D.3年

答案:C。塑料帽、纸胶帽的有效期不超过2.5年,超过有效期的安全帽应及时报废更换,以确保其防护性能。

5.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喷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D.任意部位

答案:C。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灭火器的灭火剂才能有效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如果喷在火焰上部或中部,灭火剂无法直接作用于燃烧源,灭火效果不佳。

6.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违章作业?()

A.擅自离岗

B.按操作规程操作

C.酒后上岗

D.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答案:B。按操作规程操作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正确行为。擅自离岗、酒后上岗、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都违反了安全作业的规定,属于违章作业,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7.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在未断电的情况下,不能使用()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1211灭火器

答案:C。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水分,会导电,在电气设备未断电的情况下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1211灭火器因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已逐渐被淘汰)都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

8.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

A.继续作业

B.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

C.向上级报告后再做决定

D.等待救援

答案:B。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9.安全带的正确挂扣方法是()。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平挂平用

D.随意挂扣

答案:B。高挂低用是指将安全带的挂钩挂在高处,人在低处作业。这样在发生坠落时,人体的坠落距离相对较短,冲击力较小,能有效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低挂高用则相反,一旦坠落,冲击力会很大,增加受伤的风险。

10.安全标志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

A.通行标志、禁止通行标志、提示标志和警告标志

B.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C.禁止标志、警告标志、通行标志和提示标志

D.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通行标志

答案:B。安全标志的四类分别是禁止标志(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警告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和提示标志(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

11.下列哪种气体属于易燃气体?()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答案:C。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属于易燃气体。氧气是助燃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通常不具有可燃性。

12.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A.美观

B.防止机器受到损坏

C.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D.增加机器的使用寿命

答案:C。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主要是为了防止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接触到机器的危险部位,从而避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其主要目的并非美观、防止机器损坏或增加机器使用寿命。

13.企业应建立(),确保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A.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B.安全培训制度

C.安全检查制度

D.事故应急预案

答案:A。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可以明确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来源、使用范围、管理方式等,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