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传统节日文化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熟悉汉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教学目标(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
素养目标:
(1)领悟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及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
(2)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将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及习俗,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查找关于中国
课前任务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解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提出问题:
互动导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它们的习俗分别是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及文化习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起
源及文化习俗,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等知识
在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道
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清晰地记录着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内容,积淀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传授新知同时也寄托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一、汉族传统节日
【教师】扫码播放“中华传统节日”视频,并进行讲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春节、元宵
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节等。
(一)春节
1
春节,俗称“年节”“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
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称“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
上冉冉升起。在我国采用公元纪年后,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的1月1日定为春节。传统意义上的
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庆祝节日的高
潮。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掸灰尘、贴春联、贴福字、祭祖、洗头沐浴、张灯结彩。除夕之夜,阖家欢聚,
燃爆竹、吃年夜饭、守岁、叙旧话新。岁后亲朋好友拜年、长辈发压岁钱。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
祥和的气氛,一些地方的街市上也是热闹非凡,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活动,人们逛街游玩、
走亲访友,盛况空前。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除夕”的内容
(二)清明节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遵行孝道的具体表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各地群众多在清明节前后前往革命烈士陵园扫墓,以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除此之外,清明节
还有插柳、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