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便携式固定频率听力计 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394.8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5.8千字
文档摘要

《便携式固定频率听力计》编制说明

1、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听力筛查/检测是及早发现和管理听力损失的有效方法,成人听力损失中有一半

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对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治疗、干预措

施,阻止或延缓其发生发展以及对认知、情感方面的负面影响。2010年首届国际成人

听力筛查大会之后,这一观念逐步得到国际听力学界的响应。目前采用的听力筛查/

检测仪器一般是国外的专业听力计,随着纯音听力筛查/检测技术在成人听力筛查中的

开展,发现专业听力计在基层普及有以下一些问题:(1)体积/重量大,外出携带不方

便,影响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而我国基层

听力专业人才缺乏;(3)只支持市电供电,无法在无电源的地方工作,基层很多工作

场所正好没有电源;(4)需要的环境噪声小,基层的检测场所难以满足环境噪声要求;

(5)一次筛查/检测时间长,导致每天的检测人次有限;(6)一般是单机版本,信息

汇总不方便;(7)只支持大型打印机,出筛查/检测报告困难;(8)价格高,很多机构

无法接受。这些实际情况导致大规模筛查难以在基层开展,只能做抽样,普通群众也

无法找到有效的自我听力检测工具,因此亟需在全国制定统一规范的便携式固定频率

听力计的产品的通用规范,方便基层能顺利进行大规模的听力筛查/检测,普通群众在

家也能进行自我听力检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期

望我国主要健康指标2030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鉴于听力损失高居影响国人生活质

量的常见非致死性疾病第2位的现实,我们有必要制定能在基层普及的听力筛查/检测

的产品规范,从而实施大规模的规范的成人听力筛查,这样有助于提高国民听力损失

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的听力健康。

本项目由武汉豆听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归口,列入中国残

疾人康复协会2022年度第一批团体标准项目计划,于2022年完成,项目计划号为:

CARD202202。

2、主要工作过程

(1)启动阶段

2019年12月底标准起草项目组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就共同开展标准事宜达成

—1—

合作协议。

2

()标准草案稿编制阶段

标准起草项目组于2020年初开展了预研工作,对国内外便携听力检测设备的使

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收集国内外市场在售产品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内制造厂商设备

技术要求,并通过互联网搜索国外更多同类产品技术参数,争取本标准能够尽可能覆

盖同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并同时开展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规

程及技术资料的查新工作。

2020年11月,标准起草项目完成技术部分内容初稿,并按照GB/T1.1-2020《标

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对草案进行进一步梳

理,形成团体标准立项申报草案初稿。

2021年9月形成标准立项申报草案并将完整申报材料提交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团体标准秘书处进行标准申报

3

()征求意见阶段

(4)审查阶段

(5)报批阶段

3、标准编制原则、依据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便携式固定频率听力计的通用规范。在国家标准GB/T7341.1-2010

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声学的测试方法,通过与标准参考听阈级的比较来设计,提出了

用于测定听阈级的便携式固定频率听力计的具体要求,主要适用于有自主意识的个体

的听力筛查/检测/基本诊断。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便携式听力筛查/检测产品和便携式固

定频率听力计产品的通用规范,从通讯方式、电源、打印系统、环境噪声检测、仪器

日常的常规检测和声压级检测、常规校准和远程校准、听力测试方法、听力图格式、

用户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确保产品性能能满足在基层普及的要求。

4、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和行业发展的作用

中国是人口大国,听力发生问题的病发率高,怀疑听力有问题后去医院检测的费

用约700人名币,发生神经性聋后电子耳蜗治疗费用约20万人民币。使用本标准的产

品能较大的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听力预防和保护的水准,为用户避免或延迟耳聋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