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AVSVAIMobilityTrendResearchReport
AI出行趋势研究报告
当今时代,智能化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人们的生活与出行方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逐渐演变为一个充满智慧与情感的移动出行空间。这一变革不仅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出行体验,也为整个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赛西威携手湖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共同编制了
《德赛西威AI出行趋势研究报告》,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共同探索未来出行的无限可能。技术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设计是将技术转化为用户体验的关键桥梁,德赛西威以技术(Technology)×设计(Design)“T×D为基石,构建德赛西威·设计力,激发更多关于AI时代出行的思考与创新,通过设计的力量,洞察多元用户需求、驱动前沿关键技术应用,更好链接用户生活方式与出行空间,秉恒“智慧出行,全球共享”理念,为用户打造安全、愉悦和绿色的未来出行体验。
前言
一、用户生活形态和出行需求
AI用户群体划分
不同地区用户分类
出行生活方式
典型用户画像
01
用户生活形态和出行需求AI用户群体划分
AI前期
AI初现期
AI混合期
1950s-1980s
符号逻辑和规则驱动的AI
AI以辅助为主
2020s——
有自主性地在复杂环境中工作的AI
AI能与人共生
1980s-2020s
数据驱动且能预测的AI
AI以协同为主
AI发展期
AI顾问
智能机器人
智能助手
移动互联网
智能手机
互联网
个人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
对AI的专业素养或认知偏低,因此对AI技术更广泛渗透生活持有疑虑,对新的AI应用持观望状态
受到数字环境影响,有较高的数字素养,将AI作为生活和工作效率提升的工具;由于AI应用增多,所以不断提高AI使用频率
数字移民
技术怀疑主义
技术观望者
隐性交互
数字专家
技术实用主义
技术探索者
显性交互
数字原住民
技术乐观主义
技术依赖者
显性交互
数字原住民多,与AI技术共同成长,对技术的未来乐观包容,接受度高;因为几乎出生在AI包围的环境,所以对AI有更高依赖性
AI辅助一族
AI协同一族
AI共生一族
AI用户群体划分-与人的互动关系
01
用户生活形态和出行需求AI用户群体划分
02
用户生活形态和出行需求不同地区用户分类
中国 欧洲 日本 东南亚
地区
用户分类
激进开放
积极审慎
保守渐进
新兴发展
政策
实施程度
基础
完备程度
市场
活跃趋势
技术接受
高
技术接受度
低
高
技术接受度
低
高
技术接受度
低
高
技术接受度
低
积极型:主动拥抱新技术,愿意承担一定学习成本
被动型:在外部推动下(如政策要求、亲友推荐)尝试技术,但主动性低
引领型:技术乐观主义者,追求前沿体验并影响他人实用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选择成熟技术提升效率怀疑型: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依赖传统方式
用户技术接收说明
在工业化国家,单身人士的比例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在上升;独居家庭、无子女家庭的数量持续增加
自2013年起,中国结婚人数连续10年趋于减少
2022年,中国女性车主达到1.6亿。21岁-30岁年轻女性车主,增速比同年龄男性车主增速快
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有所增长,但近年来花费的时间已趋于饱和
全球社交媒体月活量排名
随着通讯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能够分享图片和视频的社交媒体
数字生活逐渐趋于饱和,数字行为面临改变
高龄用户和女性用户的参与度增加,为出行带来新的场景和需求
03
用户生活形态和出行需求出行生活方式
1
Facebook30.3亿
1306.7万对
2
3
Youtube25.6亿
Whatsapp20亿
图片及视频
3.5h
3.7h
4.1h
23.5%
33.6%
38.1%
814.3万对
类社交媒体
610.6万对
4
Instagram20亿
5
微信13.1亿
2014 2020 2024
6
TikTok10.9亿
2014
2020
2024
2014
2020
2024
04
用户生活形态和出行需求典型用户画像
智趣探险家
舒适驾驶追求者
驾驶对我来说是有有趣的,我对智能化的期待更多在于驾驶外的智能服务
其实我不太喜欢开车,不过现在好像很多辅助驾驶功能感觉可以在特定场景中辅助我驾驶,可能换车之后我会更愿意开车
稳健技术守望者
数字漫游旅行者
驾驶仅需满足出行需求即可,现在很多新功能有些复杂,不用好像也不影响
在未来,我期待更加智能化的汽车能够成为我探索世界的伙伴,最好还会有自己的性格
智行车影玩家
沉浸驾驶体验者
现在电动车做得不错,换车之后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