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44_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精练】.docx
文件大小:46.8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9.78千字
文档摘要

344_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廊?A、单面空廊B、双面空廊C、复廊D、双层廊

【答案】:B

解析: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属于双面空廊。双面空廊指两侧均不封闭,开敞通透的廊,能两面观景,颐和园长廊就符合这一特点。单面空廊是一侧靠墙,另一侧开敞;复廊由两条单廊组成,中间隔有墙或漏窗;双层廊则是上下两层的廊。所以本题应选B。

2、单选题:支路和小路,纵坡超过多少%,宜设计台阶、梯道。

A.10

B.12

C.18

D.25

【答案】:C

解析:在支路和小路的设计规定中,当纵坡超过18%时,为保障通行安全和便利性,宜设计台阶、梯道。所以本题应选C。

3、单选题:关于园林排水特点正确的是

A、尽量利用地下管网

B、排水管网的布置比较集中

C、雨水管少,污水管多

D、园林排水不宜重复使用

【答案】:B

解析:园林排水具有自身特点。选项A,园林排水应尽量利用地表径流和明沟排水,而非尽量利用地下管网,所以A错误。选项C,园林中污水产生量相对少,雨水较多,通常是雨水管多,污水管少,C错误。选项D,园林排水可将雨水等进行收集处理后重复使用,既节约水资源又能满足园林灌溉等需求,D错误。而园林排水管网的布置比较集中,便于管理和维护,B正确。

4、膨胀蛭石制品主要用于风景园林建筑的

A.结构材料

B.保温隔热材料

C.维护材料

D.装饰材料

【答案】:B

【解析】膨胀蛭石是一种较好的绝热、吸音材料。它具有质量轻、绝热、吸音、耐火等特点,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常被用作保温隔热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承受荷载起骨架作用的材料,膨胀蛭石制品强度等特性不符合结构材料要求;维护材料是用于保护结构或空间等的材料,膨胀蛭石制品并非主要用于维护;装饰材料主要用于美化建筑外观或内部环境,膨胀蛭石制品也不是典型的装饰材料。所以膨胀蛭石制品主要用于风景园林建筑的保温隔热材料,应选B。

5、单选题:关于流水的设计原则正确的是

A.水流两侧栽植观赏植物以草本为主,灌木为次,乔木宜少

B.流水的宽窄变化可使水景效果自然生动

C.上游坡度宜小,下游宜大

D.流水可穿越庭院中央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水流两侧栽植观赏植物应是乔木为主、灌木次之、草本易少;C选项中,上游坡度宜大,下游宜小;D选项中,流水不宜穿越庭院中央,否则可能会影响庭院的整体布局和使用功能。而流水的宽窄变化能够打破单调,使水景效果更自然生动,所以正确答案是B。

6、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其中魏、晋、南北朝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

A.生成期

B.转折期

C.全盛期

D.成熟期

【答案】:B

解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其中生成期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处于转折期,这一时期,园林的发展从生成期进入转折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化日益明显,私家园林异军突起,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中,寺观园林也开始兴起,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以满足人的本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为主;全盛期是隋、唐;成熟期是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是清中叶到清末。所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7、与广场相接连的纵坡较大的道路,连接处应设置纵坡小于或等于()%的缓坡段。

A.1.0

B.1.5

C.2.0

D.2.5

【答案】:C

解析:与广场相接连的纵坡较大的道路,连接处应设置纵坡小于或等于2.0%的缓坡段,故本题应选C。

8、二乔玉兰是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它的拉丁学名是以下哪个选项:A、YulaniadenudataB、YulanialilifloraC、Yulania×soulangeanaD、Yulaniasoulangeana

【答案】:C

解析:二乔玉兰是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其拉丁学名是Yulania×soulangeana,所以应选C。

9、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中,哪一项是有方向性、连续的线性要素,可以指引人们走向目标区域?

A.区域

B.节点

C.边界

D.道路

【答案】:D

解析: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道路是有方向性、连续的线性要素,它能够指引人们走向目标区域。区域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节点是城市中具有特定功能或重要意义的点状场所;边界则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分隔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道路。

10、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哪种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A.借景

B.对景

C.框景

D.障景

【答案】:A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目光与南山相接的情景,这体现了借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