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货业务操作标准培训体系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配货基础概念
02
流程规范要求
03
设备操作实务
04
效率提升策略
05
差错防控机制
06
技能考核体系
01
配货基础概念
核心术语定义与解析
配货
指根据客户需求,将货物按一定种类、数量、规格等要求,进行分拣、组合、包装等作业,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配送中心
物流信息系统
指负责集货、存储、分拣、加工、配送等功能的物流节点,是配货业务的核心场所。
指用于处理物流信息的技术系统,包括订单处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模块,是配货业务操作的重要支撑。
1
2
3
按照货品的性质、用途、形状等因素,将货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管理和配送。
为每个货品类别和货品本身制定唯一的编码,以便于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识别和处理。
通常由字母、数字、符号等组成,要求简单易懂、唯一性强,方便管理和使用。
在货品的入库、存储、出库、配送等环节,都需要使用编码进行识别和跟踪。
货品分类编码规则
货品分类
编码规则
货品编号
编码应用
仓储配货联动价值
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对货品进行分类、定位、盘点等操作,确保货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仓储管理
根据订单需求和货品分布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配货作业,提高配货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实时的货品库存、配送进度等信息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配货效率
通过优化仓储和配货流程,降低库存成本、配送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成本控制
01
02
04
03
信息服务
02
流程规范要求
订单接收核验标准
客户信息核对
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逐一核对,确保订单信息准确无误。
订单商品信息核验
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包装等要求与订单信息完全一致。
接收时间确认
确定订单接收时间,并告知客户预计发货和送达时间。
拒收与异常处理
对不符合要求的订单进行拒收或协调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货架布局规划
根据商品品类和出货量,合理规划货架位置和布局,方便拣选和移动。
货架定位拣选动线设计
01
动线优化
根据订单类型和拣选顺序,设计合理的拣选动线,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移动。
02
标识管理
对货架、商品和通道进行明确标识,提高拣选效率和准确性。
03
货架维护
定期检查货架稳固性和商品陈列情况,及时整理和调整,确保安全。
04
在包装前再次核对商品信息,确保与订单要求完全一致。
商品复核
不同订单的商品严禁混装在一起,以免混淆和错发。
禁止混装
按照商品特性和运输要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确保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包装规范
打包要结实、整齐,并在外包装上标明订单信息和注意事项,方便运输和签收。
打包与标记
复核包装操作禁忌
03
设备操作实务
手持终端的校准与使用
校准流程
确保手持终端与后台系统连接稳定,进行参数设置和数据同步。
校准方法
采用标准砝码进行校准,确保称重精度准确无误。
使用规范
按照操作手册正确使用手持终端,避免误操作导致数据错误或设备损坏。
精度检测
发现误差时,及时进行调整和校准,避免影响配货准确性。
误差调整
维护保养
定期对电子秤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度。
定期对电子秤进行精度检测,确保称重准确性。
电子秤精度控制方法
安全检查
使用前对传送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部件运行正常,无损坏或松动现象。
传送设备安全操作要点
安全操作
操作时遵循安全规范,避免超载、偏载等不安全行为,确保货物安全运输。
异常情况处理
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停机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避免造成安全事故或设备损坏。
04
效率提升策略
批次合并优化模型
货物特性分析
根据货物的体积、重量、形状、目的地等因素,进行批次合并优化,提高装载率。
运输路线规划
时间窗口优化
根据配送路线和批次合并情况,优化运输路线,减少重复运输和空驶率。
根据货物的紧急程度和客户的收货时间要求,合理安排批次合并和运输时间,确保货物按时送达。
1
2
3
路径规划算法应用
应用先进的路径规划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多目标优化算法等,提高配送效率。
路径规划算法
结合实时交通信息,动态调整配送路线,避免交通拥堵和延误。
实时交通信息应用
根据不同货物的特性和客户要求,采用多种配送模式组合,如快递、专车、自提等,提高配送效率。
多配送模式组合
异常时段应对预案
预测与分析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预测可能出现的异常时段和情况,制定应对预案。
备用资源准备
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准备备用运力、仓储空间等资源,确保异常时段配送不受影响。
应急处理流程
建立应急处理流程和机制,当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影响。
05
差错防控机制
核查货单信息
核对货单与实际货物信息,包括品名、数量、规格、型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