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35.240.60A10
SZDB/Z
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SZDB/Z79-2013
电子标签与零售商品条码转换规则
ConversionRulesBetween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TagsandRetailCommodityBarcode
2013-07-12发布2013-08-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SZDB/Z79-201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转换模型 1
5.基本要求 2
6.转换规则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EAN-13零售商品条码编码结构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SGTIN-96EPC电子标签编码结构 9
II
SZDB/Z79-201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和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新、包先雨、李军、陈勇、殷杰、陈枝楠、吴绍精、郭云、王洋、吴辉、徐伟、吴彦、毛晶晶。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1
SZDB/Z79-2013
电子标签与零售商品条码转换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标签与零售商品条码之间相互转换的转换模型、基本要求和转换规则。本文件适用于零售商品的标识中SGTIN-96EPC电子标签与EAN-13条码的相互转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904—2008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ISO/IEC15420:2000,NEQ)GB/T12905—2000条码术语
GB/T19251—2003贸易项目的编码与符号表示导则
EPCglobal?(2008)EPC?射频识别协议—第1类第2代UHFRFID860MHz—960MHz通讯协议1.2.0版本(EPC?Radio-FrequencyIdentityProtocolsClass-1Generation-2UHFRFIDProtocolforCommunicationsat860MHz—960MHzVersion1.2.0)
EPCglobal?(2011)EPC?标签数据标准1.6版本(GS1EPCTagDataStandardsVersion1.6)
3.术语和定义
GB12904—2008、GB/T12905—2000、GB/T19251—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
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的目的。
3.2
电子标签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tags
一种载有其预期应用和有关所要求输入的数据电子识别信息的载体。3.3
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productcode(EPC)
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其他方式来普遍地识别物理对象的标识方式。3.4
序列化全球贸易项目代码serializedglobaltradeitemnumber(SGTIN)
为唯一标识一个具体的物理对象在全球贸易项目代码前加上序列号而产生的一种代码。
4.转换模型
EPC电子标签与零售商品条码的转换模型如图所示:
2
SZDB/Z79-2013
图1EPC电子标签与零售商品条码转换模型
5.基本要求
5.1功能要求
5.1.1RFID读写模块
能识别电子标签、读取电子标签信息以及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等。5.1.2电子标签数据解析模块
对电子标签进行译码并分别提取标签各段的信息。
5.1.3数据处理模块
实现电子标签编码信息和零售商品条码编码信息的相互转换。
5.1.4条码数据解析模块
对零售商品条码进行译码并能分别提取商品条码各段的信息。5.1.5条码阅读模块
能读取零售商品条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