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风景园林综合理论》研究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称为
A、土壤含水量
B、土壤的相对密实度
C、土壤的可松性
D、土壤的压缩性
【答案】:A
【解析】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土壤的相对密实度是指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程度;土壤的可松性是指天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的性质;土壤的压缩性是指在压力作用下,土壤体积缩小的特性。所以本题应选A。
2、自行车道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每条车道宽度宜为多少米?
A.1.0
B.1.2
C.1.5
D.1.8
【答案】:A
解析:自行车道宽度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时,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0m。
3、单选题:一、二年生花卉生长期短,根系入土不深,整地作畦宜浅耕,土壤深度多少厘米?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答案】:B
解析:一、二年生花卉生长期短,根系入土不深,所以整地作畦时浅耕即可。对于这类花卉,适宜的土壤深度为20-30cm。
4、单选题:“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构成,主要是借助以下哪种处理手法来实现的
A.对景
B.借景
C.框景
D.障景
【答案】:D
解析:障景是园林中用以阻挡视线,引导空间转变的一种手法。“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出在前行过程中,先因景物阻挡而仿佛无路可走,而后又突然出现新景象的意境,这与障景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遮挡视线,然后展现新景观的处理手法相符。对景是指在园林中,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也能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借景是指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以丰富园林景色;框景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均不符合该诗句所体现的意境构成方式。所以本题应选D。
5、单选题:园林植物降低风速主要取决于园林植物形体大小、枝叶繁茂程度,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乔木好于灌木B、灌木好于草本C、针叶树好于阔叶树D、常绿树好于落叶树
【答案】:C
【解析】园林植物降低风速受自身形体大小、枝叶繁茂程度的影响。乔木通常形体高大、枝叶更为茂盛,在降低风速方面优于灌木;而灌木相较于草本植物,其植株更高大、枝叶更密集,降风效果也更好;常绿树全年有叶,能持续发挥降低风速的作用,落叶树在秋冬季节落叶后降风能力会减弱,所以常绿树在降低风速上比落叶树更具优势。而阔叶树叶片宽大,树冠更为浓密,相较于针叶树能更好地阻挡和减缓风力,因此选项中“针叶树好于阔叶树”的描述错误。
6、单选题:沧浪亭东北面的廊妙在借景,将北部水景借入园内,其属于以下哪种廊?A.双面空廊B.单面空廊C.复廊D.双层廊
【答案】:C
解析:复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条廊道,可起到双面观赏的效果。沧浪亭东北面的廊妙在借景,将北部水景借入园内,这种廊属于复廊。双面空廊是两侧均开敞,无墙遮挡;单面空廊一侧靠墙另一侧开敞;双层廊是上下两层的廊。所以本题应选C。
7、单选题: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应选植树冠厚大、郁闭度强、耐荫性强、根系深广、能形成富于吸水性落叶层的树种,以下哪种树种不适宜。
A.水杉
B.棕榈
C.柳
D.三角枫
【答案】:B
【解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需要选择树冠厚大、郁闭度强、耐荫性强、根系深广、能形成富于吸水性落叶层的树种。水杉为高大落叶乔木,树冠呈圆锥形,根系发达,且秋冬落叶可形成落叶层;柳也是常见乔木,根系发达,能在水边生长起到固土作用,并且也会落叶;三角枫为落叶乔木,树冠伞形,根系发达,秋季落叶可形成落叶层,这几种都符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树种的要求。而棕榈是常绿乔木,叶片呈棕榈状,树冠相对比较松散,难以形成厚大郁闭的树冠,且常绿树种落叶较少,不能形成富于吸水性的落叶层,所以棕榈不适宜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8、单选题:下列属于构筑物的是
A.水塔
B.茶室
C.亭
D.小卖部
【答案】:A
解析:构筑物是为某种使用目的而建造的、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工程实体或附属建筑设施。水塔主要用于储水、配水等,不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属于构筑物。而茶室、亭、小卖部等通常是供人们进行活动、休息、购物等生产生活行为的建筑,属于建筑物而非构筑物。
9、下列对植物生长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
B.土壤
C.地形
D.水分
【答案】:C
解析:生态因子中,地形因子如山脉走向、坡度、海拔高度等,并不直接为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水分等其他生态因子,进而对植物生长产生间接作用。而光照能为植物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