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综合题).docx
文件大小:47.53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1.07万字
文档摘要

2024年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以下哪项是指在两年内完成其生命周期,即种子当年秋天播种萌发,翌年夏秋才开花结实后枯死的草本花卉,又称秋播花卉?

A.一年生花卉

B.二年生花卉

C.宿根花卉

D.球根花卉

【答案】:B

解析:二年生花卉是指在两年内完成其生命周期,即种子当年秋天播种萌发,翌年夏秋才开花结实后枯死的草本花卉,又称为秋播花卉。一年生花卉是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宿根花卉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部分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球根花卉是指地下茎或根变态膨大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所以本题答案选B。

2、单选题:公园园路的设计中,主路的设计规定错误的是A。A、在重要节点应设置台阶B、纵坡宜小于8%C、同一纵坡坡长不宜大于200mD、山地区域的主路纵坡应小于12%

【答案】:A

【解析】在公园园路主路设计中,纵坡宜小于8%,同一纵坡坡长不宜大于200m,山地区域的主路纵坡应小于12%,这些都是正确的设计规定。而在重要节点设置台阶并不是主路的设计规定,所以规定错误的是A选项内容。

3、单选题:下列园林植物中常可作为Cl?污染指示植物的是

A.五角枫

B.樟树

C.万寿菊

D.白蜡

【答案】:C

【解析】CL?污染指示植物是指对CL?污染敏感,能快速展现出受害症状以指示CL?污染状况的植物。万寿菊对CL?污染较为敏感,当环境中存在CL?污染时,它能较快出现叶片变色、坏死等受害症状,可作为CL?污染指示植物。而五角枫、樟树和白蜡一般不作为CL?污染指示植物。所以本题应选万寿菊。

4、单选题:以下哪种植物为落叶灌木,单叶互生;花白色,4-10朵成总状花序,花期3-4月;耐半荫,在湖南有分布,是值得引种栽培的园林绿化材料?

A.白鹃梅

B.绣线菊

C.海棠

D.棣棠

【答案】:B

解析:逐一分析各植物特点,白鹃梅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总状花序,但花期通常在5月,与题干中花期3-4月不符,所以不是白鹃梅;绣线菊为落叶灌木,单叶互生,花白色,常4-10朵成总状花序,花期一般为3-4月,且耐半荫,在湖南有分布,符合题干描述;海棠有落叶或半常绿之分,其花多为粉色、红色等,并非白色,也不符合题干中花白色且成总状花序等特征;棣棠为落叶灌木,花为金黄色,并非白色,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绣线菊。

5、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采用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A.土壤管理

B.土壤改良

C.地面覆盖

D.松土除草

【答案】:B

【解析】土壤改良是采用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而土壤管理是对土壤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侧重于对土壤利用和保护的综合管理;地面覆盖主要是用各种材料覆盖在土壤表面,起到保墒、调节温度等作用;松土除草是对土壤进行松动和去除杂草的操作,它们都不符合题干所描述的定义。所以本题选B。

6、夏季高温酷热的城市里,可设置能与夏季盛行风向()的引风绿带,将郊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郊农田、水体的新鲜、湿润、凉爽的空气引到市区中心。

A.垂直

B.偏30°

C.平行

D.偏60°

【答案】:C

解析:在夏季高温酷热的城市中,设置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的引风绿带,能使气流沿着绿带顺利流动,从而将郊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郊农田、水体的新鲜、湿润、凉爽的空气引到市区中心。若风向垂直,不利于空气的引入;风向偏30°和偏60°都不如平行状态更利于空气有方向性地、高效地引入市区,所以应选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的引风绿带。

7、园林铺地的最小排水坡度为()%。

A.0.3

B.0.5

C.5.0

D.8.0

【答案】:A

解析:园林铺地需要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以保证排水顺畅,最小排水坡度通常为0.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8、施工单位在核对种植工程的设计图与现场平面及标高发现不符时,应由哪一方做出变更设计?

A.施工单位

B.设计单位

C.建设单位

D.监理单位

【答案】:B

【解析】在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单位核对种植工程设计图与现场平面及标高发现不符时,变更设计应由设计单位来完成。因为设计单位是专业从事工程设计工作的主体,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等最为了解。施工单位主要负责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建设单位主要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监理单位主要是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变更设计的主体应该是设计单位。

9、单选题: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科和大戟科植物,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A.趋同适应

B.竞争

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

【答案】: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