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4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试题带答案详解(b卷).docx
文件大小:47.29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1.06万字
文档摘要

34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建筑内部和外缘临空高度大于()m,均应设护栏设施,其高度应大于()m。

A.1.00;1.05

B.1.05;1.20

C.0.80;1.05

D.1.20;1.20

【答案】:B

解析:在建筑相关规范中,建筑内部和外缘临空高度大于1.05m时,均应设护栏设施,其高度应大于1.20m,所以该题应选B。

2、单选题:以下哪座园林是以山为主的园林,其假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的作品,公认为中国园林现存假山中的第一佳构?

A.狮子林

B.环秀山庄

C.怡园

D.个园

【答案】:B

解析:环秀山庄是一座以山为主的园林,其假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的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现存假山中的第一佳构”。而狮子林以湖石假山众多著称,但并非戈裕良作品;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一座,无此特点;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3、单选题:喷泉给排水管网主要由进水管、配水管、补充水管、()等组成。

A.进水口

B.泄水口

C.溢水口

D.溢水管

【答案】:D

解析:喷泉给排水管网的组成部分中,进水管、配水管、补充水管、溢水管配套构成完整的系统。溢水管主要作用是在喷泉水位过高时排水,以保证喷泉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而进水口是水流进入的位置,并非管网的组成部分;泄水口一般用于排空水池等情况;溢水口只是一个位置概念,不是完整的管网组成部件。所以本题应选溢水管。

4、下列属于柔性基础的是:

A.砖基础

B.钢筋混凝土基础

C.混凝土基础

D.石基础

【答案】:B

解析:柔性基础是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而砖基础、混凝土基础、石基础都属于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是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钢筋混凝土基础。

5、进入园林绿地的雨水,其停留时间不得大于植物的耐盐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小时。

A.12

B.24

C.36

D.48

【答案】:D

解析:进入园林绿地的雨水,其停留时间不得大于植物的耐盐时间,一般不得超过48小时,所以应选D。

6、单选题:一个叶柄上着生二至多数叶片,称为复叶。小叶在叶轴的两侧排列成羽毛状的复叶,羽状复叶又因叶轴分枝情况,分为一回、二回、三回或多回羽状复叶。三回羽状复叶如

A.核桃

B.胡枝子

C.盐肤木

D.南天竹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明确说明考查三回羽状复叶对应的植物。首先了解各选项植物的叶型特点,核桃是奇数羽状复叶,并非三回羽状复叶;胡枝子为羽状三出复叶,也不是三回羽状复叶;盐肤木为奇数羽状复叶,同样不符合三回羽状复叶特征;而南天竹的叶为三回羽状复叶,符合题目所描述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是D。

7、单选题:哪种植物大部分种类的花具有观赏价值、果实可食,有花、果之乡之称,适合在乡村作生产性景观

A.木兰科

B.蔷薇科

C.木樨科

D.忍冬科

【答案】:B

【解析】蔷薇科植物大部分种类的花具有观赏价值、果实可食,有“花、果之乡”之称,适合在乡村作生产性景观。木兰科植物多为高大乔木,花大而美丽,但果实多不能食用;木樨科植物常见如桂花等,以花香和观赏为主,果实可食性不强;忍冬科植物部分果实可食,但在花与果实综合利用及“花、果之乡”的代表性上不如蔷薇科。所以本题应选蔷薇科。

8、依据岛屿生态理论,下列对于自然保护区设计描述错误的是:

A.保护区一般应具备多样的生境类型

B.保护区面积一般应尽量够大

C.保护区设立应考虑其承载力

D.多个相邻保护区之间应相互隔离

【答案】:D

【解析】根据岛屿生态理论,自然保护区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首先,保护区应具备多样的生境类型,不同的生境可以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所以该描述正确。其次,保护区面积应尽量够大,较大的面积能够容纳更多的物种和更大规模的种群,减少因外部干扰导致物种灭绝的风险,因此该描述也是合理的。再者,设立保护区时考虑其承载力是必要的,这可以保证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或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多个相邻保护区之间若相互隔离,会阻碍物种的交流和迁徙,不利于基因的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建立生态廊道等方式促进保护区之间的连通性,所以该项描述错误。

9、楼梯平台下部过道的净高不应小于多少米?

A.1.6

B.1.8

C.2.0

D.2.2

【答案】:C

解析:楼梯平台下部过道的净高不应小于2.0m。在建筑设计规范中,为保障人员在楼梯平台下部过道处的正常通行,避免碰头、碰撞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