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_风景园林基础考研试题(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为了在竖向上有起伏变化、丰富冬季景观及减少后期养护,花境中可适当种植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的常绿木本植物,如?
A.石榴
B.绒柏
C.牡荆
D.水栀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适合种植在花境中的常绿木本植物常识。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各选项植物是否符合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的常绿木本植物特点。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季会落叶,无法满足丰富冬季景观的需求,所以不适合种植在花境中。
-绒柏属柏科圆柏属,是常绿乔木,生长较慢,其树形优美,叶色终年翠绿,符合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的特点,且耐修剪,适合在花境中种植以实现竖向上的起伏变化、丰富冬季景观及减少后期养护。
-牡荆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季会落叶,不符合常绿木本植物这一条件,不适合用于花境种植。
-水栀子虽为常绿灌木,但并非典型的生长慢、观叶色、观树形或耐修剪且常用于花境来丰富冬季景观的植物类型。
综上,正确答案是绒柏,选B。
2、单选题: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是()。A.柳宗元B.白居易C.王维D.韩愈
【答案】:B
【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是白居易。白居易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还热衷于园林营造,他在园林设计和建造中融入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对后世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柳宗元、王维、韩愈虽在文学等领域有卓越成就,但并非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
3、大量的乔木和灌木混合栽植在一起的混合林称树群,树群主要是表现
A.个体美
B.群体美
C.树形美
D.枝干美
【答案】:B
【解析】树群是大量乔木和灌木混合栽植在一起形成的混合林,其主要特点在于众多树木组合形成的整体景观效果。个体美着重于单株树木自身的特征;树形美和枝干美只是树木外观的部分表现。而树群强调的是众多树木集合后展现出的群体特征,更侧重于表现群体美。所以答案选B。
4、单选题:利用自然植物资源可以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如华中、华东地区分布较广的
A.满山红
B.映山红
C.迎山红
D.山茱萸
【答案】:D
解析:在自然植物资源中,山茱萸在华中、华东地区分布较广,并且利用山茱萸这一自然植物资源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满山红、映山红、迎山红虽也属常见植物,但题干中符合在华中、华东地区分布较广且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描述的是山茱萸。
5、单选题:一般具有树冠紧凑、枝叶分层不明显、枝叶不下垂、叶片小而质地硬、粗糙等特点的树木滞尘能力强,以下哪种树木符合这一特点?
A.绦柳
B.水杉
C.广玉兰
D.海桐
【答案】:C
解析:题干明确指出一般具有树冠紧凑、枝叶分层不明显、枝叶不下垂、叶片小而质地硬、粗糙等特点的树木滞尘能力强。选项中的广玉兰具有树冠紧凑,叶片革质坚硬且表面粗糙等特点,符合滞尘能力强树木的特征。而绦柳枝叶下垂,水杉枝叶分层明显,海桐虽然也有一定滞尘能力,但相较于广玉兰,其特征与题干中描述的滞尘能力强的树木特征契合度不如广玉兰高。所以答案选C。
6、单选题: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安全可达,至少应与几条以上应急疏散通道相连接?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防灾避险功能绿地需要具备安全可达的特性,为确保在紧急情况时人员能够顺利疏散,至少应与2条以上应急疏散通道相连接。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疏散路径选择,避免因单一通道受阻而影响人员疏散效率和安全。
7、单选题:下面关于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和其他管道按规定保持一定距离,注意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
B.干管应靠近主要供水点,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C.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干管一般随主要道路布置,宜成树枝状,并尽量在园路和铺装场地下敷设
D.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费用
【答案】:C
解析:给水管网布置要求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干管一般随主要道路布置,宜成环状,而不是树枝状。选项A中,和其他管道按规定保持一定距离,注意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这是为避免不同管线之间相互干扰或产生不良影响,是合理的布置原则;选项B,干管靠近主要供水点能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利于高效供水;选项D,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可降低费用,符合经济性原则。故本题不正确的是C。
8、土方施工中,人力施工不但要组织好劳动力,而且要注意安全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者要有足够的工作面,一般平均每人应有多少平方米?
A.1-2
B.2-3
C.3-4
D.4-6
【答案】:D
解析:在土方施工采用人力施工时,为保证组织好劳动力、确保施工安全以及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者需要有足够的工作面。通常情况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