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
1、单选题:尖塔形树冠的(),与花灌木搭配,可形成丰富的林冠线。
A.杨梅
B.大叶黄杨
C.扁柏
D.海桐
【答案】:C
【解析】尖塔形树冠是某些树种的形态特征。杨梅树冠圆球形,并非尖塔形,不符合题意;大叶黄杨通常为灌木或小乔木,树冠多为近球形,也不是尖塔形;海桐树冠呈圆球形或伞形,同样不具备尖塔形树冠。而扁柏树冠呈尖塔形,与花灌木搭配,能够形成丰富的林冠线。所以应选扁柏。
2、单选题:冠云峰是苏州哪座园林中的?
A.拙政园
B.留园
C.网师园
D.狮子林
【答案】:B
解析:冠云峰位于苏州留园,它是江南园林湖石名峰之一。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网师园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狮子林以假山闻名。所以本题应选留园。
3、采用平碾压实机具进行压实,每层铺土厚度一般为多少毫米?
A.200-300
B.300-400
C.400-500
D.500-600
【答案】:A
【解析】在采用平碾压实机具进行压实操作时,每层铺土厚度一般为200-300mm,所以正确答案是A。
4、按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来分,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多少米?
A.70
B.80
C.90
D.100
【答案】:D
【解析】按照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分类,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所以本题应选D。
5、单选题:中国古建中解决斗拱出挑的主要构件为()。
A.斗
B.升
C.昂
D.拱
【答案】:C
【解析】在中国古建中,昂是解决斗拱出挑的主要构件。斗是斗拱中承受荷载的方形木块;升也是斗拱中较小的方形木块,主要起支承作用;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而昂具有杠杆作用,前端有斜向下的趋势,后端有挑出的特点,能有效地解决斗拱的出挑问题。
6、大量的乔木和灌木混合栽植在一起的混合林称树群,树群主要是表现
A.个体美
B.群体美
C.树形美
D.枝干美
【答案】:B
【解析】树群是大量乔木和灌木混合栽植在一起形成的混合林,其主要特点在于众多树木组合形成的整体景观效果。个体美着重于单株树木自身的特征;树形美和枝干美只是树木外观的部分表现。而树群强调的是众多树木集合后展现出的群体特征,更侧重于表现群体美。所以答案选B。
7、单选题: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绝大多数都是陆生,除植物外,都有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器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再长大成植物体,它们合称为高等植物。
A.菌类植物
B.地衣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答案】:C
【解析】高等植物是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合称,绝大多数为陆生。苔藓植物没有根、茎、叶的真正分化,只有假根起固定作用;而蕨类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同时高等植物雌性生殖器官由多个细胞构成,受精卵发育成胚,再长成植物体。因此除苔藓植物外,其他两类都有根、茎、叶分化,所以答案选C。
8、单选题:水景池的水深一般为多少米比较适合?
A.0.5
B.0.7
C.1.0
D.1.5
【答案】:B
解析:水景池的水深需综合考虑安全性与观赏性等多方面因素。水深过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建造成本较高;水深过浅则难以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一般来说,0.7m的水深既能够保证一定的景观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安全,是比较合适的水深设置。因此,水景池的水深一般0.7m比较适合。
9、单选题:当代风景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
A.退化生境的生态修复技术
B.人工湿地构建技术
C.屋顶绿化配套技术
D.园林植物调节环境的作用机理
【答案】:D
【解析】当代风景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聚焦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构建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等方面。退化生境的生态修复技术,旨在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是风景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工湿地构建技术通过人工建造湿地系统,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生态环境的营造,属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范畴。屋顶绿化配套技术涉及到在建筑物屋顶进行绿化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内容之一。而园林植物调节环境的作用机理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探讨园林植物对环境调节的原理,并非直接针对生态工程技术本身进行研究,不属于当代风景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的内容。
10、土方施工中,人力施工不但要组织好劳动力,而且要注意安全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者要有足够的工作面,一般平均每人应有多少平方米?
A.1-2
B.2-3
C.3-4
D.4-6
【答案】:D
解析:在土方施工采用人力施工时,为保证组织好劳动力、确保施工安全以及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者需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