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拙政园的造园文化名人为()。
2.()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是北魏皇家石窟艺术典范,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里程碑作用。
3.中国“世界遗产”景观品质优异,“达标”项数多,其中最突出的双重遗产代表是();文化遗产代表是();自然遗产代表是()。
4.()位于四川西南部,自然风光“秀甲天下”,“()”闻名遐迩,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质地貌独特,素有“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美誉。
5.“裕陵”是属于清朝()皇帝的陵号。
6.普陀宗乘之庙的景观别名为()。
7.普宁寺的景观别名为()。
8.作为“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9.“显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号。
10.试述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特色和具体景观类型。
11.“北山”的宗教造像主题为()。
12.()是明清两朝皇帝用于“祭天”“祈谷”的祭坛,主要建筑物有“圜丘坛”和“祈谷坛”及“祈年殿”。
13.“文化遗产”入选标准有()条;“自然遗产”入选标准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标准有()条。
14.2000多年前修筑于吉林省集安城的一对“附和式王城”是()少数民族政权早中期都城,开创了中世纪东北亚地区都城建筑模式的先河。
15.作为“华侨文化典范之作”,()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体现出“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建筑风格。
16.()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县城的实物标本,其规划、布局和建筑具有符合封建礼制(“左祖右社”、“文武相衬”)的特点。
17.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次全体会议,76个与会国正式通过()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迄今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达到()个,是全球影响极其深远的国际公约之一。
18.位于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是生物多样性与特有物种栖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
19.2013年中国最新入选的“非物遗产”代表作是()。
20.拙政园的园主人名为()。
21.截止2013年底中国拥有?“非物文化遗产代表作”和“急需保护非物遗产项目”共计()项,总数名列世界第一位。
22.狮子林的园主人名为()。
23.作为中国“文化景观遗产”代表,()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24.木卡姆艺术的遗产类别特点是()。
25.古琴艺术的遗产类别特点是()。
26.长调民歌属于()。
A、非物质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双重遗产
D、文化遗产
27.“孝陵”是属于清朝()皇帝的陵号。
28.“世界遗产”管理中心评审组由两个专业组织构成:一是()(ICOMOS);二是()(IUCN)。
29.()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30.2013年夏最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是()。
31.试述“五岳之尊”泰山的人文自然特色和景观价值。
32.“景陵”是属于清朝()皇帝的陵号。
33.退思园的园主人名为()。
34.()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天府之国”富庶之源。
35.拙政园的园林类型属于()。
36.“长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号。
37.三清山的景观类型属于()。
A、自然遗产
B、文化景观遗产
C、双重遗产
D、文化遗产
38.截止2010年11月,中国有()、维族麦西热甫、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6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9.2009年()被作为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0.《濒危世界遗产公约》签署的年份是()。
41.()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筑物藏汉蒙民族风格鲜明,巍峨壮观,富丽堂皇,是我国寺庙园林建筑瑰宝。
42.《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签署的年份是()。
43.留园的园主人名为()。
44.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宋、元、明、清四朝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最高艺术水平。
45.()是由湖南莨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6地联合捆绑申报的,以展示壮观的红色悬崖和天然岩柱、岩塔、沟壑、峡谷和瀑布等一系列侵蚀地貌。
46.2015年夏最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是()。
47.环秀山庄的园林类型属于()。
48.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