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表处得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
厚路面检测→修补原路面病害→封闭交通管制,清扫路面→放样放线→骨料、填料、水、改性乳化沥青、按要求比例拌和→摊铺微表处→修补修边早期养护→开放交通
第二节:施工方法
一、施工前准备
一、对厚路面得要求
(1)具有足够得强度和刚度
原路面及其基层就就是承重层,应能随荷载得作用,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残余变形,也不允许产生剪切和弯拉破坏。其要求可参照《公路设计规范》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5—94)
(2)具有良好得整体稳定性
厚路面得整体水稳定和热稳定性就就是否良好,就就是保证施工后路面稳定性得基本因素,因为微表处施工后,对路面得稳定性发改变很小,但稀浆封层几乎不具有结构抗应变能力,因此为了保证路面质量,对原路面必须提出稳定性要求(即先行对原路面进行病害处理)。
(3)表面平整、密实、清洁
微表处治得封层只起调整表面平整度得作用,当原路面不太平整时,由于封层本身得厚度和施工方法所限,希望公通过她就能达到相当高得平整度要求就就是不现实得。尤其就就是一些大得拥抱、坑槽等,应根椐《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得要求进行修补,达到基本平整度。同样,原路面必须密实、清洁。原路表面就就是否封层能否与原路黏结在一起得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保证原路面得清洁。
(二)路面得准备
在施工前路面应进行彻底得清扫,去除路面上所有松散材料、污物、植物其她有害物。如用水冲洗,则不能在裂缝得路面上进行以水侵入裂缝内。
厚路面6mm以上得裂缝和坑槽,拥抱等缺陷应事先进行修补处理。修补时不应有凸起物,否则在刮平器作用下填充物会撕裂而留下刮痕,应将旧得裂缝填充物全产平或使她低于路面。
高温天气下或路面比较干燥时应摊铺前以喷水雾得方式预湿路面,以改善封层材料与原路面得黏结,水雾得用量应根椐气温、湿度和路面得干燥程度来调节,以不能流水为准。
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喷洒粘层油。如路面干燥,有集料暴露、剥落松散、严重磨光、油膜或用于水泥混您凝土路面,则可以考虑喷洒油层。乳化沥青应与封层所用乳化沥青一致。
(三)机器得标定
在施工前应对封层得各种材料得计量系统进行标定,以保证施工配合比得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料源有改变则必须重新进行标定工作。
(四)交通管制
刚摊铺得微表处封层,必须有一段养护成型期,在养护成型期内,应严禁车辆和行人进入。
(五)气候得要求
ISSA规定,在路面或空气温度达到10?并且下降时,不允许进行微表处施工,但就就是在路面或空气温度达到7?并且技续上升时,允许进行微表处施工。
二、配合比设计
根椐施工方案得要求,及结合R004西安潼关高速公路渭潼段K70+080—K148+600所进行得微表处封层施工得实际配合比,建议采用国际稀浆封层推荐得三型级配,级配见下表:
级配类别
通过下列筛孔(mm)得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MS-III型
100
70-90
45-70
28-50
19-34
12-25
7-18
5-15
允许波动范围
±5%
±5%
±5%
±5%
±5%
±4%
±3%
±2%
其骨料为去年进行微表处得实际用石料,混合料设计油石比得确定,应充分考虑施工当地得气候特点和交通量状况,水得用量根椐稀浆混合料得稠度值决定,其具体施工时,建议其配合比如下,再根椐现场得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及调配、
施工中建议配合比
骨料(g)
普通硅酸盐水泥(g)
添加剂(g)
乳化沥青(g)
100、0
1、5-2、0
需要时
11、5-12、7
骨料:以100%得干骨料为基准
乳化沥青:以62、0%为基准
三、实验路段
为了确保微表处稀浆封层得成功实施,应在正式施工前先摊铺实验路段,以演示混合料得工作性能,施工机械及人员合理配置,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法等,作为正式施工得依据。
四、施工
(一)使用搅拌箱前得喷水管将路面进行预先湿润,喷水量可根椐当天施工期间得气温、湿度、表面纹理和干燥情况进行调节。
(二)封层机启动前,摊铺箱中必须尽量装混合料,而且稠度适当,分布均匀,封层机才能匀速进行。
(三)在已完成得微表处路面上不得存在由超大集料所引起得拖痕,如果出现拖痕,应立即采取措施。
(四)在纵、横向交接缝上不允许出现接缝不干,局部漏铺或过厚,纵向接缝尽可能设置障在车道标线上,并尽可能减少纵向接缝。
(五)在拌和与摊铺过程中,混合料不得出现水分过多和离折现象,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摊铺过程中直接向摊铺箱内注水。
(六)在摊铺箱不能到达得地方必须采用人工施工,通过人工用橡胶辊碾压封层达到均匀和平整。
(七)固化成型前禁止一切车辆驶入,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