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综合素质目标导向下高中英语大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docx
文件大小:18.6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5.06千字
文档摘要

综合素质目标导向下高中英语大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o分享到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o分享到QQ空间

摘要:大概念作为居于学科中心、体现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桎梏,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所以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高中英语如何开展大概念教学已成为当下研究和思考的重点。全文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首先从目标与活动、主体与建构、认知与迁移三方面分析高中英语大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价值,随后针对性提出提炼课程概念,确定教学主题、围绕综合素质,细化教学目标、促进深度学习,创新教学活动三点综合素质目标导向下高中英语大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并配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2教学内容为例做出示范。

关键词:综合素质;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大概念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高中英语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学科,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路径,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中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提炼学科核心概念,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探讨综合素质目标导向下的高中英语大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与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一、高中英语大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价值

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高中英语开展大概念教学的价值能够在目标与活动、主体与建构、认知与迁移三方面得以体现。从目标与活动而言,大概念教学紧密围绕服务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通过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紧密关联的要素,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的持续发展;从主体与建构而言,大概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多样化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偏好;从认知与迁移而言,大概念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重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通过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一)目标更清晰,活动可操纵

围绕大概念开展的高中英语教学能够促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目标更反映学科本质和核心素养;第二,活动更整合单元内容和综合能力。从第一点而言,大概念作为反映学科本质并统摄教与学的核心概念,能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和方向,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聚焦,目标更为明确[1]。并且,大概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这些核心素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和重点;从第二点而言,大概念教学强调通过提炼单元大概念规划单元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大概念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二)主体更到位,建构可达成

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多次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思想[2]。在文件的指示下开展大概念教学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英语知识,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充分以学生为中心;第二,构建结构化课程。从第一点而言,大概念教学注重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所以教学方式能够确保教学活动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相符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第二点而言,大概念教学强调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通过提炼单元大概念规划单元学习目标,此种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有序、高效。

(三)认知更有效,迁移可生成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大概念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实现有效认知,促进知识的迁移与生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注重元认知培养;第二,强调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成。从第一点而言,大概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能力。通过元认知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此种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从第二点而言,大概念教学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更容易地将其与已有知识进行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