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楼板开裂渗漏质量问题综合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报告.doc
文件大小:775.0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3.71千字
文档摘要

B区3层顶板质量问题综合调查分析及处理方法

一、质量问题简述

B区多层办公楼3层顶板梁板模板拆除后发觉局部板面存在裂缝、渗漏质量问题,具体轴线详见下图红色阴影部位:

现场图片以下图:

裂缝宽度肉眼不可见(站在楼板下方),渗水痕迹显著,裂缝无规则走向。以上两处板面为较严重处,其她三处板面有轻微开裂及渗水。

二、原因分析

混凝土是一个多相、非匀质脆性人工材料,在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系列问题影响下,极易产生空隙、麻面和裂缝等缺点。因为裂缝存在和发展,可能会降低了混凝土材料承载能力、抗渗能力以及耐久性,进而影响建筑物外观和使用,但如经过有效修复和处理,则不会影响混凝土正常使用功效。

混凝土楼板裂缝可能由以下原因引发:

(1)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为亚热带气候,且正处夏季高温时段,空气温度高达38℃,相对湿度较低;该部位混凝土浇筑后未立刻采取有效覆盖养护方法,混凝土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风吹、日晒,致使混凝土水分急剧蒸发产生收缩而开裂。

(2)上荷载太早造成楼板裂缝:现场为抢进度,混凝土强度未达成规范要求1.2N/mm要求,就开始吊箍筋、焊接柱筋,尤其是钢管吊运、堆放过程,对楼板冲击力较大,造成楼板震动开裂。

(3)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前淋水不足,过分干燥,浇筑混凝土后,因模板吸水量大,造成混凝土收缩,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4)混凝土浇筑时,为便于收面,在刚铺设混凝土表面随意洒水,严重增大了表层混凝土水胶比,致使表层混凝土强度大大降低,无法抵御早期收缩而造成开裂。

(5)工程施工中各工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正确性难以得到有效确保;经踩踏后钢筋弯曲、变形,降低了楼板负筋有效高度;钢筋保护层偏大,使该位置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部抗拉能力大幅降低,从而造成在负弯矩钢筋端部混凝土出现裂缝,裂缝沿负弯矩钢筋端近似成直线发展。

(6)混凝土浇筑后,未进行二次抹面、压实,楼面糙面严重,加剧了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

(7)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有过振和采取拖动振动棒方法振捣现象,造成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收缩较大砂浆层,它与下层混凝土相比有较大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形成塑性收缩裂缝。

(8)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楼层混凝土浇捣时,操作工人关键关注柱子、墙板、梁等关键部位振捣,楼板可能部分漏振或振捣不密实,轻易出现渗漏。

(9)混凝土罐车等候时间过长,混凝土塌落度过小,操作工人趁管理人员不注意私自加水,造成混凝土配合比改变。

(10)拆模太早造成楼板裂缝:常规30多度天气,混凝土强度最少5天才能达成75%以上(阳台等悬挑构件要求100%),拆模清理后再转到上部楼层使用,基础在7天左右。为了节省费用,加紧进度,往往5天一层,甚至4天一层,楼板混凝土强度未到便拆模,轻易产生裂缝。

(11)混凝土泵管与楼板留洞之间未完全隔离,泵管震动扰动楼板;泵管拆除过程掉落混凝土不立刻处理;浇混凝土前管内润管砂浆处理不妥。

(12)楼板内预埋管线问题:楼板内管线过于集中,交叉太多,浇混凝土时石子下不去,管线周围轻易出现蜂窝,孔洞,楼板开裂等问题。

(13)部分混凝土拌制未严格根据搅拌站试验设计配合比实施,水灰比过大。

经现场业主、监理、及本企业技术部、商砼单位等技术人员现场分析、讨论结合此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和当日施工日志、气候条件以及技术资料,分析混凝土产生裂缝可能因(1)、(7)原因造成。

三、裂缝修复

对该部位楼板裂缝由大家认定有相关资质检测单位检测,满足设计使用功效则采取以下修补方法。

1、裂缝修补材料情况

裂缝修补材料选择环氧树脂AB组分裂缝封缝胶和AB组分微细缝灌缝胶两种,其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表2和表3。

2、裂缝修补工艺步骤

对于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15mm裂缝以及贯穿裂缝,采取自动恒压、低压灌注微细缝灌缝胶浆液方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达成封闭裂缝目,并确定按以下步骤图(图1)所表示步骤进行修补,且确保修补材料能均匀注入到细而深裂缝中去,从而确保裂缝修补质量。

图1步骤图

对于宽度小于0.15mm和未贯穿型裂缝,采取AB组分裂缝封缝胶泥封闭即可,施工基础步骤为:混凝土表面处理,达成洁净干燥→涂刮封缝胶泥→在胶泥上涂刷一层环氧树脂AB组分微细缝灌缝胶液→检验封缝质量。

3、裂缝修复处理

经过灌水方法,仔细检验、定位现浇板存在裂缝,并做好对应标识,待混凝土充足干燥后,用金刚砂轮骑缝打磨混凝土表面裂缝,并用吹风机清洁洁净,打磨范围应超出裂缝四面各50~100mm,打磨深度为0.5~1mm。对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