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观察与思考.docx
文件大小:18.7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9
总字数:约5.31千字
文档摘要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观察与思考\o分享到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o分享到QQ空间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及脑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学科。传统“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改变以往的浅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应以深度学习为指导,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探究、应用知识的条件,以引领学生在深度思考与探究中触发深度思维,获得深度学习能力,从而达成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信息技术教学

深度学习是一种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样态,其更强调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界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促使教学活动逐渐开始从“关注学生学什么”向“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什么样的程度”转变。在此背景下,深度学习逐渐受到重视,信息技术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受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影响,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教育部对于该学科教学的关注度也在日益提升。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需革新认知理念,以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对该学科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创新,以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1]。

一、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

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所谓深度学习,即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换而言之,就是学生以素养导向为目标,以具体的学习主题为引领,所开展的深入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深度学习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其强调在带领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带领学生体会学科基本思想、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方xyU0OQpEN6Eb6lwXSQC0pI4tN6MaVIVQJMEFKF82Fm8=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学习动机及正确的情感态度。总的来说,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能力。

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深度学习即以深层理解为基础、以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习活动。高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合理整合学科内容,尊重学生主体性,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的机会,以锻炼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扎实基础知识、获得思维及能力发展,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2]。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深”在何处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浅层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身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也应以深度学习为指导,积极构建高效、有深度的课堂,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想要实现深度学习,前提条件是要明确该学科深度学习的要点是什么,即要明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深”在何处。

(一)思维过程要“深”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概念,传统的浅层学习通常具有学习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固化、学生被动性强的特点,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多依靠教师讲解传授,对知识的掌握多依靠观察老师演示及模仿操作。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无法很好地突出,思维的活跃度、思考的深度也较为有限。为此,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在构建深度、高效课堂时,应注意要尽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以帮助学生开动脑筋、活跃其思维,让学生在亲历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内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深度学习的效果。

(二)学习结果要“深”

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分析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来评估教学成效。这种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明显的知识本位现象,为浅层学习。为此,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应改变知识为本理念,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要重视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发展。换而言之,即在以深度学习为指导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对信息技术深度加工能力、对核心知识提炼应用的能力等关键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打破浅层学习的局限,实现从低阶认知、思维向高阶认知、思维的转变。

(三)教学供给要“深”

以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是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由教师为学生传递灌输知识,学生则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存在明显的“以教带学”现象。深度学习视域下,想要实现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就需要教师增加对课堂供给深度的重视。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将自己从课堂主体转向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