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6页信息窗1两个红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内在的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认识立体图形。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纸
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形学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圆柱与圆锥
(1)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1冰激凌盒子图片)
谈话:同学们,都认识这些物品吗?(认识,是冰淇淋)这些冰激凌盒子的形状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吗?(不是)
师:请大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哪些特点??
生2: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哪些特点?
生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和它们相似??
生4:???
师提问:有哪些爱动脑筋的同学课前查阅过资料,知道这两类物体的形状名称叫什么??
预设:?
左边是圆柱形的,右边是圆锥形的。爸爸以前教我认识过它们的形状。?
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或手中的实物,思考: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2.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课件动态演示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圆柱和圆锥的过程:隐去圆柱和圆锥实物各个面上的图案、颜色,只留下轮廓线,再显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圆锥?
3.寻找生活中圆柱与圆锥。
请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预设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
圆柱:教室门前的柱子、圆木、水管、烟囱……?
圆锥:圆锥形的煤堆、铅锤、圆锥形的粮堆、圆锥形的帐篷、削过的铅笔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
师:刚才我们看的圆柱和圆锥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还有扁的,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我们怎样去研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这两个新的立体图形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将学生熟悉的物品,通过它自身的运动变成了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圆柱与圆锥,既生动的引出了课题,又为学生的自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教师引导: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多媒体出示【温馨提示】
仔细观察圆柱,你发现了什么?
1.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2.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
3.用双手摸侧面,滚一滚,发现什么?
4.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桌上都有圆柱,找到它,看一看、摸一摸、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动手、操作、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将你们组的发现,小组长填入表格“圆柱的特征”中。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可以适时的给予帮助,同时发现有特色的方案,便于班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请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言情况。
3.全班汇报。
(1)班内交流,验证猜想。
教师引导: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总结与大家分享一下?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质疑。
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
【温馨提示】学生交流时,教师系统整理并板书。
预设:圆柱的特征:
=1\*GB3①上下两面叫底面,是相等的两个圆。
=2\*GB3②侧面:一个曲面
=3\*GB3③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2)再次探究揭示圆柱特征
教师引导:同学们很了不起,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这么多的特点,真棒!可同学们的发现,到底对不对呢?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1\*GB3①认识圆柱的面
教师提问: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的大小怎样?用手摸一摸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谈看法。
预设:一
学生边动手边操作:
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完全重合。
通过